2018年11月8日 星期四

第三篇  只要做了,就會有效果


一、只要做了,就會有效果

距離前一次的研討至今已逾一個月,學生準備了返回職場的實踐成果進了教室。林老師問:

「還記得『目標』1~26章內容,鐘納老師出現在羅哥的工廠二次,他親自對羅哥的團隊傳授了那些深沉的道理?」

「總共只有三個深沉的道理:【個人效率的迷失】24小時緊盯瓶頸站】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。」有學生答。

「可以簡單地說明嗎?」林老師問學生。

「我們已知工廠管理的第一個核心問題是【個人效率的迷失】,而且只需要應用24小時緊盯瓶頸站】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這二個改善概念,就一定能夠是消除【個人效率的迷失】。」另一學生補充說明。

「過去這一個月,你們照著『目標』書上傳達的三個深沉道理去現場實踐了嗎?」林老師問學生們。

…….實踐了!」學生回答不是很熱絡,實踐的人很少。

「實務上執行24小時緊盯瓶頸站】有沒有問題?」林老師問。

「有!我們工廠生產大型馬達,我先在最後的裝配線上應用,由於關鍵零件及外殼都很重,必須靠輸送帶運送,並使用天車吊至線外的組裝位置,剛開始要求現場的組長上班時間必須盯在瓶頸的作業,他經常因為繁瑣的事情或者異常狀況而離開,並沒有全程盯著。」學生回答之後,走到白板畫下現場裝配線的示意圖,如下圖。



「後來你怎麼達成【24小時緊盯瓶頸站】的動作?」林老師問。

「我在瓶頸站現場掛了一張瓶頸站的指示看板,如投影片,然後集合所有員工講解瓶頸的重要性,讓全員上下都有共識,接著要求組長離開瓶頸站之前,一定要找個可以負責的人代替他在瓶頸旁盯著,光這樣的要求就花了我三天的時間,我一有時間就到現場稽核,沒有看到"負責盯瓶頸"的幹部,就找組長來訓示,總算第四天開始完成【24小時緊盯瓶頸站】的機制。」學生回答並打出以下投影片。



「成果如何?」林老師問。

「第四天之後的一周,每日產量從原來26件提升至30件,約提升了15%,過去喊了近半年無法做到的目標,10天就達成了。」學生回答。


二、【24小時緊盯瓶頸站】的實務應用

「不錯喔!你是如何指導組長盯瓶頸的技巧?」林老師問。

「我告訴他,三種因素會讓瓶頸站停止生產,"人閒置"、"機器閒置",最後一個最可惡,就是"缺料",缺料有二種,一種來自前製程的缺料,一種來至倉庫物料的缺料。」學生回答。。

「很精簡的指示:人、設備與料!你如何要求組長每一項皆能達到"盯"的目的?」林老師問。。

「因為瓶頸站並沒有使用設備,只有人的作業,所以組長只要看到人停止動作,就必須去關心,從組長的紀錄中,最常見的情況是瓶頸作業人員完成手上這一台之後,下一台卻還沒流動到準備的位置,此時他就會找一些"預加工"的事情來填補"缺料"的時間,例如把螺絲套上墊圈。」學生回答。

「所以組長的下一步是?」林老師等待學生回答。

「組長會在瓶頸作業人員完成三分之二的工作時,一旦發現下一台還沒就定位,組長就往前製程吆喝,激勵前製程的人員加快腳步,大概持續了三天的時間,前製程已經能夠提前觀察瓶頸作業進度,自動迎合瓶頸的步調。」學生回答。。

「非常好!所以組長已經了解【24小時緊盯瓶頸站】的做法以及威力了。你們做的方法比較『目標』書中羅哥工廠的各種做法,一樣嗎?」學生回答。

「完全不一樣,我們前製程品質穩定,不必在瓶頸之前做物料的100%檢驗,另外我們市場淡季訂單未滿載,不必利用吃飯休息時間持續生產,也不必分擔瓶頸的作業。」學生回答。

「竟然你們做的方法與『目標』書中羅哥工廠的做法不相同,看來你們沒有學到『目標』的技巧喔!?」林老師語帶曖昧地問學生。

「老師,我們讀『目標』學工廠管理,必須學習作者高德拉特博士所要傳達的中心思想,博士說為了消除工廠管理所有問題的根源之一【個人效率的迷失】,必須使用【24小時緊盯瓶頸站】的改善概念,應用這個概念去發展屬於自己工廠的技巧或方法!我們沒花任何一毛錢的情況之下,就完成【24小時緊盯瓶頸站】的改善概念,而且很快就提升了15%的產能,我們發明的方法真的有效喔!」學生回答。

「你真的好棒!」林老師稱讚這位同學,全班同學熱烈鼓掌。

三、一山還有一山高,永遠有更簡單的方法

「未來的日子,每一分每一秒都讓組長盯在瓶頸,你們會不會覺得很浪費?」林老師繼續問。

「會啊!讓一個組長整天盯在那裏,實在太浪費了!」學生答。

「所以如何取代組長並且達到【24小時緊盯瓶頸站】的效果?」林老師繼續問。

「因為瓶頸製程不能發生"人"的閒置、"設備"的閒置以及"缺料",所以我們會裝燈號或蜂鳴器來警示。」學生答。

「譬如說?」林老師繼續問。

「每一件開始作業時,瓶頸作業者按鈕開始計時,當標準作業時間超過三分之一,而下一台也還沒就定位的話,計時器連動"黃"色的燈號,而且燈號顯示很輕易被前製程看到,果真很遠或被牆壁隔離的製程,我們會特別為該製程設置一個燈號顯示,如果超過標準作業時間的三分之二就顯示"紅"燈,一旦瓶頸作業完成,立即按鈕歸零重新計時,如果超出標準時間而且下一台也還沒就準備位置,那麼蜂鳴器響徹雲霄,管理幹部迅速前來關注。」看來這位學生胸有成足,知道如何發展自己的方法。

「非常好!這個方法將前製程所有的人"配合"瓶頸的速度生產,而且是"提前"三分之二的標準作時間就開始提醒前製程。對這個方法還有疑問嗎?」林老師再問。

「如果一天下來,蜂鳴器響的次數非常高的話,怎麼辦?」另一學生提問,顯然他任職的工廠比較不穩定,異常狀況較多。

「為什麼會這樣?你們覺得要如何處理?」林老師反問學生。

「應該停下來,分析為何前製程異常發生的原因,然後提出解決對策,防止再發。」學生很熟練地回答。

「是的,我們都是這樣被教育的,TPS藉由有問題就"停線"的積極態度,歷經幾十年發展成為穩定且高品質的生產線,然而我們才剛開始,積極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文化尚未形成,一旦停線都會停很久,工廠無法承受如此高額的產能或營業額損失的。所以你們必須在前製程不穩定的前提之下,想一套辦法,讓瓶頸製程完全不會被前製程所影響,依然可以持續生產?」林老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們討論。

十分鐘之後,一位學生代表走出來,將白板的示意圖做了修改,如下圖。




「實務上你們為什麼要這樣改變?」林老師反問學生。

「我們引用『目標』書中的39章節的內容,瓶頸之前的緩衝量多寡與前製程的穩定度成反比。當蜂鳴器響的次數愈多,表示前製程愈不穩定,為了要彌補前製程異常時間損失所造成的缺料,所以我們在瓶頸站的前面多放了二個緩衝量,當三個緩衝量都滿了,燈號顯示綠色,有二個顯示黃色,只有一個顯示紅色,沒有的話蜂鳴器響徹雲霄。」學生答。

「當然,我們必須多騰出二個緩衝位置出來。」另一學生補充答。

「非常好!但是我不理解你們後段改變的理由?」林老師提出疑問。

「這個在『目標』書中必沒有提及,我們認為所有製程都在同一條輸送帶上流動的話,當瓶頸站之後的製程出現異常而停滯,連帶會造成瓶頸站完成的部品無法往後製程移動,瓶頸站就得停止生產了,所以我們多設置了一個空位,即使後段出現問題,瓶頸站仍然可以持續作業,同樣的道理,後製程愈不穩定,空位的數量就比需愈多。」學生答。

「太棒的作法了!大家對這個案例分享還有問題嗎?」林老師問。

「沒有了。」學生們齊聲回答。

四、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的實務應用

「有誰可以分享過去一個月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的實踐心得?」林老師繼續問。

「我是生管部門的課長,工廠代工生產保溫瓶,大多供貨給歐美客戶當作贈品使用,歐美舉辦大型活動之前就會接到大量的訂單,平時多是少量多樣的訂單,另外,保溫瓶的製程很繁複,需要塑膠射出、沖壓、車床加工、精細研磨、電解、噴塗以及裝配包裝,然後出貨。」學生回答。

「生產上有什麼問題嗎?」林老師問。

「與『目標』中羅哥工廠一樣,各別製程之間滿山滿谷的在製品,等待重工的不良品數量也不少,最慘的是業務一天到晚被客戶追殺,因為我們的交貨達成率不到六成,而內部的生管人員以不時被業務叮得滿頭包,造成生管人員離職率特高的。」擔任生管課長的學生答。

「上次研討會之後,你做了那些事?」老師問。

「我集合生管人員,說明自己研讀『目標』與上課所理解的瓶頸管理以及限制投單的概念,然後想辦法找出工廠的瓶頸,出乎我意料之外,竟然沒有答案,每一個生管人員都認為自己負責的製程沒問題,當初我按製程區域分派工作給生管的決策真是大錯特錯,完全是【個人效率的迷失】現象,不能怪他們,只能怪我自己沒有讀通『目標』的中心思想,沒有早一點兒實踐它。」學生回答。

「說得好!之後你怎麼辦?」老師問。

「我當時就說:那麼就跳過【24小時緊盯瓶頸站】的改善概念,我們來做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吧!經過半天的討論結果,我們決定了【限制投單】的原則:每一個製程最多只能保有五張工單。」該學生回答。

「大家不是很懂,可以再說清楚一點嗎?」其他學生們露出疑問的表情,老師代為發問。

「我們成立"戰情室",準備了一張看板,要求個別生管人員所負責的每一製程,最多只能發給五張工單。」該學生回答同時,展示一張投影片,如下圖。



「任何一張工單完成,該製程主管進來"戰情室"確定是否可移轉至下一製程,轉出去之後,才能再領取另外一張工單,或者多張,只要沒超過五張都可以。這樣不只打破了三個生管各自為政的藩籬,也提供正確的決策給產線。」學生答。

「有成果嗎?」老師問。

「這個月的交貨達成率高達85%,實施一個月就提高了20%!」學生很驕傲地回答。

「很棒喔!」林老師稱許。

「白板上為什麼出現紅色的豆豆?是急單嗎?」有工作經驗的學生自問自答。

「是的!只要是急單,隨時可將看板上的綠色換成紅色,邀請現場主管來"戰情室",告知之後即可調整優先順序,過去一個製程至少充斥十多張的工單,要插單比登天還難,現場主管總是很大聲的反駁"你沒有看到我手上這麼多的東西要生產嗎?還要插單?",現在現場最多只有五張,很容易調配的。」學生答。

「請問剛開始實施的時候,製程有超過五張以上的工單,如何處理?退回前製程嗎?」另有學生提出了一個很實務的問題。

「別的工廠如何做我不清楚,我們只是把多出來的工單在製品"凍結"在當製程,一旦當製程少於五張工單時,就得聽從"戰情室"的指令決定是否可以"解凍"拉到現場加工,有時候必須到前製程去拉,因為"凍結"中有很多"未來才會出貨"的工單,以往生管為了滿足各製程【個人效率】拼命提前投單的緣故!」學生答。

「所以這些被"解凍"的工單只能慢慢被消化掉了,是嗎?」有學生問。

「是的!新的訂單交期比較近的話,會比"凍結"的工單優先排進產線生產的。」學生答。

「大家對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的案例分享還有疑問嗎?」林老師問。

「沒有了!」學生們齊聲回答。

五、『一個改善的概念』發展出『一大堆的方法』

「比較你們工廠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的做法,與『目標』書中羅哥工廠的做法一樣嗎?」林老師問。

「也是完全不一樣,或許我們工廠太亂了,沒有資訊系統,人員素質也不高,沒有能力提前計算出每一張工單的投入時間,我們沒有任何條件套用羅哥工廠的方法。」學生回答。

「竟然你們做的方法與『目標』書中羅哥工廠的做法不相同,看來你們沒有學到『目標』的技巧喔!?」林老師又在一次語帶曖昧地問,學生們都笑了。

「老師,我們讀『目標』學工廠管理,必須學習作者高德拉特博士所要傳達的中心思想,博士說為了消除工廠管理所有問題的根源之一【個人效率的迷失】,可以使用另一個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的改善概念,應用這個概念去發展屬於自己工廠的技巧或方法!我們只買了一塊白板,就完成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的改善概念,而且一個月交貨達成率就提升了25%,我們發明的方法確實有效喔!」學生微笑地回答。

「同學們真的好棒!你們已經證明自己貫通了『目標』二個改善的概念,24小時緊盯瓶頸站】以及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因為你們開發出有別於『目標』的有效方法,而且都在短短一個月內就大幅提升改善的績效。」林老師做了結論。


「老師,『目標』書中還有其他的改善概念嗎?」有學生問。

還有一個改善概念,它是為了消除另一個工廠管理的核心問題。下一堂研討會繼續了…….」林老師回答。


於桃園家中

11/08/2018

後記 :

本文是作者以『目標』讀書會導讀者的角色所論述的第三篇內容,本篇強調"學以致用",學了就要用,只要應用它,短期一定會有出乎意料的效果,如果沒有效果或只有一點點的效果,代表你自己對『目標』的中心思想仍然很陌生,只要持續再研讀"幾十遍",相信你必可成為如本文中所述的二位TOC實踐家。

另一個方便閱讀的網頁: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06 看醒悟學供應鏈管理學習到了沒

一年的 TOC 學習即將結束,如果你無法在短短的 30 分鐘之內,使用" TOC 的語言"將『醒悟』書中 〝 供應鏈管理 〞 的演進說得流暢的話,必須承認自己的不足,看清自己尚未完全踏入 高德拉特 博士 TOC 『醒悟』的世界! TOC 的"觀念"難以被一般人所接受,無法進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