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2月4日 星期四

工廠管理管得有道理! (工廠補習班系列四)


一、懂得管理的廠長

廠長帶著林老師與學生來到現場,這是一間生產運動袋的工廠,數百台的針車排列在二個廠區,組成十多個針車組,個別負責生產不同的訂單,一眼望去,針車排列整齊,每一個針車組的人員又各自生產不同的配件,車縫速度都很快,工作區域多有一些如小山的堆積,因為配件顏色圖案多數不是很相配,可以斷定分屬不同的訂單及產品類別。所謂外行人看熱鬧,內行人看門道,你能判定這個廠長懂得工廠管理嗎?
一個小時的工廠參觀,因為廠長真的很忙,並沒有給學生發問的機會就必須趕回現場,於是林老師請學生們回去之後,將自己工廠參觀的結論寫下來,隔天在課堂中將與讓學生一起討論。

二、從「按件計酬」的迷失開始

「這間工廠是採用計時(月薪)或按件計酬的薪資制度?」林老師丟出一個當天來不及詢問廠長的問題。
「應該是計時才對。」學生回答。
「按件計酬。」有學生不同想法。
「按件計酬。」有學生附和。
「昨天的現場有那些工作氣份,讓你們判定他們是屬於『計件』制?」林老師請學生舉出現場有那些現象是判斷的依據。

「每一個人的工作速度都很快,應該做愈多領愈多才對,所以計件制。」有學生回答。
「合理的推論,還有呢?」林老師鼓勵學生繼續推論。

「看到一堆一堆的小山,一定是領班發給作業人員個人的固定數量,做完後一起點交數量,所以是計件制。」
「合理!再來?」林老師繼續鼓勵學生。

「現場看不到領班的蹤影,可以讓員工自己努力工作的方法,就是產量直接與他的薪資掛勾,按件計酬是最不需要去管理員工的方法。」有一個學生竟然用現場幹部的不在場去推論。
「從管理者的角度觀察,推論非常邏輯,一百分!還有嗎?」林老師鼓勵該名學生。

「我剛好發現二個領班在現場排除問題或安排工作,這二位領班的素質真的很低,連基本的管人或管事的觀念都沒有,只有按件計酬制的管理方式最輕鬆,盤點發放或回收的數量就可以了,其他的事作業人員會自動完成。」另一個學生卻用現場幹部的能力去推論。
「同樣從管理者的角度觀察,合理!很棒!還有嗎?」林老師繼續問。

「我看到現場外圍推放不少的不良品,而且一堆一堆的數量都很大,很明顯作業人員只重視『數量』不重視『質量』的心態,計件制會助長這種情況發生。」一個學生發現不良品的浪費嚴重。
「很好的推論!」

「複習一下,客戶選你當供應商,因為你可以滿客戶的那三大基本需求?」林老師帶領學生將答案寫在白板上:
1.    品質好
2.    交期準
3.    交期短

「請問按件計酬的制度對客戶三大基本需求有沒有幫助,對那一個需求有幫助?」老師開始真正進入核心的問題。
「交期短!」一個學生很有自信的回答。
「為什麼?」林老師問。
「因為每一個人的效率都很高!做得很快!」這位學生回答。
「每一個人做出來的東西是半製品或是完成品?」林老師再問。
「大部分是半製品,只有最後一台針車組合成品而已。」學生答。
「這麼多的半製品,假設發放一批一百件的部品給某一位作業人員生產,當他正在加工第一件的時候,剩下未加工的九十九件在做什麼?」林老師問。
「排隊等待!」學生答。
「第一件完成後,放入成品箱,拿起第二件加工,剩下未加工的九十八件在做什麼??」林老師問。
「排隊等待!」學生答。
「剛剛做好的第一件在做什麼?」林老師問。
「排隊等待!」學生答。
「如果是這樣,每一個部品需要排隊等待多少次?」林老師問。
「九十九次!」學生答。
「如果能夠每一件都能加工完成後,馬上移動到下製程加工,連等都不用等,是不是可以比較快一點入庫?」林老師不等學生回答,又繼續問:

「你認為讓『東西不要等』,對交期有幫助呢?還是讓『人不能閒置』、『人不要等』對交期比較有幫助?」林老師用明確的敘述來問。

……,讓『東西不要等』,比較有幫助。」學生思考一陣後之後才回答。

「所以按件計酬的制度對『交期短』不但沒有幫助,反而有害!」林老師做了結論。

「很明顯地,當生產只重視『數量』而不重視『質量』的話,絕對無法滿足『品質好』的客戶需求。」林老師做第二個結論。

「請問,這位廠長懂不懂工廠管理?竟然設計一套會傷害客戶滿意度的薪酬制度,這個制度傷害了品質好、交期短二大客戶需求。」林老師問學生。
… … …」所有學生一陣沉默,因為學生都來自企業界,少數人是家族企業第二代接班人,這些人心裡都嘀咕著:

「課堂的推理邏輯似乎沒有錯,自己家的工廠薪資制度是否應該要做全面性的改變?可以預料對員工與幹部的衝擊會有多大,一大堆的後遺症等著我去面對

 林老師讓大家消化二分鐘之後,提出以下的附帶說明:

「按件計酬制並不是不可以使用,但是必須符合三項基本原則:
一、  滿足客戶的三大基本需求
1)   交期短
2)   交期準
3)   品質好
二、  按完成品計價(非半製品)
三、  依以下二種情況計算酬勞
1)   個人獨得(多能工從頭做到尾)
2)   小組共享(分工合作做到成品)

三、客戶要什麼,工廠就管什麼!

「製造現場的基層最流行的績效指標有那些?」林老師激發學生的點子。
「效率!」有學生立刻搶答。
「良率!」有學生答。
「停機時間!」另有學生答。

「還記得客戶的三大基本需求嗎?」林老師勾起學生的回憶。
「品質好、交期準、交期短。」學生們回答。

「先談效率,每一個人的效率愈高對客戶的需求有幫助嗎?」林老師問。
「沒有。」大部分學生都同意且回答,仍有幾個人面露疑惑表情。
「沒錯,就如同按件計酬的結果,強調每一個人都不能有閒置的情形,要持續不斷地快速做出東西,這些東西都是『半製品』,半製品堆積的結果,造成工廠七大浪費的第二大-『等待』的浪費,將入庫的時間拉得很長,交期相對變長。所以效率對客戶交期沒有幫助反而有害!效率只能強調在與營業額有關的地方,稱之為瓶頸,其他非瓶頸的地方的效率都會傷害到營業額。」林老師看著有疑惑的學生逐漸露出理解的表情了。

「所以要達成『交期短』,需不需要管『人』的效率、或閒置?」林老師問。

……」學生們依舊無法勇敢地回答,畢竟與他們過去所接觸的管理理念,完全相反。

「趕快放棄管『人』的效率、或閒置吧!管制『物流』才是好的交期績效之不二法門。」林老師對此議題做了結論。

「『良率』這一項績效指標,我們暫時不考慮非人為不良的因素,只針對現場所產生的人為不良,請問它與『人』有關,還是與『物』有關?」林老師問。

「與『人』有關!」學生們大聲回答。
「人為的品質要做到很好,要從『人』的什麼項目著手改善?」林老師問學生。
「教育訓練!」學生回答。
「教育訓練要做好,要符合那二大原則?」林老師繼續問學生。
「不會做就不能上崗、看得到的認證。」學生回答上一堂所學內容。
「另外,為了讓營業額增加20%,每個人除了會做自己的工作,也要學習別的技能,我們稱它是什麼樣的訓練?」林老師開始複習上過的內容。

「多能工訓練。」學生答。
「沒錯,解決人為品質不良的浪費,必須導入多能工的教育訓練與認證制度。」林老師補充說明。

「最後來看『停機時間』的績效指標,『設備』與『人』都同樣擔任製造生產的角色,所以『設備的停機時間』與『人的閒置時間』的解讀是一樣的,強調個人效率必定傷害到交期的績效,因此強調個別設備的效率也會對交期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。只有一部設備的績效與營業額有關,那就是瓶頸資源(設備),唯一我們應該盯著它的效率與稼動率的地方。」林老師解釋完一般工廠所設計的主要績效指標,竟然對客戶的三大需求沒有幫助,反而有害。

四、如何滿足客戶的三大基本需求

林老師打出第一張投影片:


「品質要好!是客戶首要基本需求,也是工廠管理唯一的要管『人』的項目,而且管的是『人的作業品質』,而不是管『人的工作效率』,大多數的廠長都管錯方向了!」林老師簡單說明後打出第二張投影片:

「客戶面對市場的不確定性,經常有急單的可能性,如果我們的交期越短,表示有接急單的能力,而交期長短決定於現場『在製品』的排隊等待浪費之多寡,所以管理的重點在於降低現場的『在製品』,交期就會越短!」林老師老放慢說話速度,讓學生仔細咀嚼。

「可惜的是,多數廠長看不到『物』在製品的等待浪費,它遠比『人』的等待閒置更重要,拼命要求『人不要停』、『人沒事一定要找事給他做』、『人的效率越高越好』,結果只會造成在製品不斷堆積而已,排隊等待的時間跟著拉長,交期又臭又長!」林老師補充說明。

「在製品的排隊等待有二種現象,第一種是太多的製令單在排隊等待,第二種是每一張製令單的批量太大,批量越大等待時間越長,豐田以及精實的流線化生產方式將批量降到最少,甚至只有一個流的生產方式。」林老師結束此張投影片的說明。

林老師打出第三張的投影片:

「交期要『準』,就要嚴格控管在製品保持『固定的數量』,最簡單的方式由生管控制全廠製令單的固定數量,當有一張製令單入庫後,才能再投一張新的製令單。」林老師等幾分鐘,讓學生思考。
「另外,除了控制全廠製令單的固定總數外,也需要控制個別製程的製令單數量,不得超出你所規定的上限數量,請看這一個實例。」林老師打出最後一張投影片。

「左邊為製令單編號,上方為製程名稱,每一個製程最多只能有五張製令單在生產,如果有急單,用紅色來代表。」林老師介紹完簡單實用的例子。

林老師將本章節做了結論:
「工廠製造現場的管理績效指標必須與客戶三大基本需求相連結,客戶要品質好的產品,就必須管制『人的作業品質』,客戶要超短的交期,我們就減少在製品的數量,讓『物的流速』超級快,記得一件事,強調『個人的效率』會拖垮物的流速!」林老師停頓一下。
「最後客戶要準確的交期,我們就必須控制『固定數量的在製品』,『限制投單』的排程方式是不二法門!」林老師鬆了口氣,這一章節的內容最難被工廠管理者所接受。
(參考資料:http://willy0936.blogspot.tw/2014/12/blog-post_72.html

五、工廠改善的藍圖

林老師重新站上講台,依序打出十五張投影片,說:
「這是適用所有工廠的改善藍圖,從左下角二種等待的浪費開始!」

「也有相對應的二項改善對策:流線化生產與限制投單排程!」

「這二項改善的對策能夠讓現場在製品減少許多!」

「在製品少,又管制固定的數量,交期變短,而且交期也變準!」

「交期變短而且交期準,接單條件也跟著變好,可以接到更多的訂單!」

「更多的訂單需要非瓶頸支援瓶頸,才能提升瓶頸的產能!」

「問題是:非瓶頸支援瓶頸產生了一大堆人為的品質不良。」

「而推動多能工的訓練與認證可以消除品質的不良!」

「但是我們必須有多餘的人力才能推動多能工的訓練與認證,那裡來的多餘人力呢?」


「多餘的人力從在製品數量變少,現場人員空閒的時間就變多了,多餘人力也顯現了!」
  
「如果你還是用沒事找事做、強調個人效率的管理方式的話,從此空閒時間就不會再出現!因此必須引進一堂課程:」

「工廠管理共識課程,就是你們現在研習的內容。」


「上完課,學習到正確的管理觀念之後,就可以看到多餘的人力,才可以開始推動多能工訓練與認證制度!」

「推動多能工訓練與認證制度之後,人為品質不良減少,同時又引進源流品管的觀念來降低非人為的品質不良,當品質穩定……

「在品質穩定之下,提升20%產能才能實實在在、真正的轉換成營業額。」

課程進入尾聲,有一些學生留下來詢問林老師有關實務的應用,其實林老師心中真正的想法,做出可以應用的方法簡單,改變觀念卻艱難。

於桃園自家
07/03/2012

後記 :
 本文是作者工廠補習班一系列管理短篇文章之第四篇,本篇主要闡述內部管理指標與外部客戶需求的不一致,將導致管理者的認知偏差,例如「個人的效率」對客戶需求沒有任何的幫助,反而有害,又「物的流動」的重要性,遠遠超過「人的效率」,身為廠長讀完此篇後,必須檢視自己的管理觀念是否正確,一旦發現違背原則,速速改變才是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06 看醒悟學供應鏈管理學習到了沒

一年的 TOC 學習即將結束,如果你無法在短短的 30 分鐘之內,使用" TOC 的語言"將『醒悟』書中 〝 供應鏈管理 〞 的演進說得流暢的話,必須承認自己的不足,看清自己尚未完全踏入 高德拉特 博士 TOC 『醒悟』的世界! TOC 的"觀念"難以被一般人所接受,無法進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