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2月16日 星期日

第六篇   方法學了不會用,因為不懂其中的道理


一、【方法】學會了不會用,因為不懂【其中道理】

上一次的研討會,林老師給學生【模擬練習】的家庭作業,如以下【不一樣的羅哥工廠】的投影片。




「對於不一樣的羅哥工廠的關鍵零件X,它除了自家生產線使用之外,該零件X也同時銷售給歐、美二大客戶群,請問大家有何具體的想法或做法?」林老師提出第一個問題。

「我認為不一樣的羅哥工廠的瓶頸依然是NCX-1024小時緊盯瓶頸站】的概念持續進行,有可能需要提升NCX-10的機台或人員數量,而生管人員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也一如往常配合NCX-10的速度進行,面對更多接踵而來的市場訂單,絕對沒有問題。」有一學生回答。

「非常好!我相信你們與羅哥絕對可以將24小時緊盯瓶頸站】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的概念執行地很好,至於面對更多關鍵零件X的訂單需求量,我認為問題多多!」林老師很明確地表達學生們的工廠管理能力不足。

「為什麼我們無法應付更多的關鍵零件X訂單呢?」有一學生問。

「你們對關鍵零件X在自家生產線、歐洲市場以及美洲市場的實際需求可以清楚地掌握嗎?」林老師提問。

「當然可以!我們接到客戶的訂單之後,就會安排資源下去生產啊!」有一學生回答。

「如果三個區域的客戶同時下單,而且超出廠內最大產能時,你們怎麼辦?」林老師繼續問。

「放心!我們的業務與生管人員會達成協議,再與客戶溝通,然後將一些客戶的訂單交期往後推延的,不會對客戶有任何延遲交貨的情事發生。」有一學生回答。

「被推遲的客戶訂單有沒有可能轉換至競爭對手的工廠生產?」林老師持續問。

「可能的!以羅哥工廠為例,確實存在同業競爭對手,訂單有可能因而流失。」學生答。

「另外一種情況,如果三個區域的客戶總訂單遠低於廠內最大產能時,你們怎麼辦?」林老師又問。

「這種情況如果持續很久,那麼就必須採取激烈的手段,例如削減部門費用、降低採購成本,甚至於裁員等方法了。」有一學生回答。

「沒錯!很多企業,尤其是中小企業就是用這樣的思維在經營,號稱具備很高的彈性,當訂單需求提高,就拼命招募人員,訂單減少就拼命裁員,你們覺得這樣好嗎?」林老師問。

「不好!可是市場就是這樣啊!我們無法準確地預估三個區域的需求量,所以沒辦法提早採取預防措施,例如添購設備、徵人或者遇缺不補減少人力等…….。」有一學生回答。

「那麼怎麼辦?」林老師提出挑戰。

「可以學習TPS的〞平準化生產〞啊!將每個月訂單的高低差異很大的情況,壓到很平準。」涉略TPS頗深的學生很含糊地回答。

「你實在太棒了!說說看你如何做到〝平準化〞?」林老師假裝讚譽學生並提出問題。

「要做到TPS的〞平準化生產〞,首先必須將〝訂單生產〞要變成〝計畫生產〞,所以必須先預估未來一個月或更久的需求,這樣才有辦法預先排定〝差異不大〞產能需求,如此設備、人力以及原物料的需求就不會發生極大的高低落差。」該學生很認真地回答。

「可是羅哥工廠現在是〝訂單生產〞,如何變成〝計畫生產〞?」林老師提問。

「很簡單,我們仍然按客戶的訂單排產,但是特別請客戶提供更長時間的預估數字,讓我們能提早做資源的應變措施。」該學生回答。

「你認為現在客戶下給你的〝實際訂單〞,真的是客戶的〝實際〞的需求,或者是〝預估〞的需求?」林老師提問。

………應該是客戶預估的需求吧!客戶鐵定會準備一些足以應付市場需求的庫存才對,而市場的變動通常是很難預估的。」該學生沉默片刻後回答。

「越長時間的預估一定越不準,特別請客戶提供更長時間的預估數字,對現有〝產能需求高低起伏很大〞的狀況有幫助嗎?」林老師繼續挑戰該學生。

「的確沒有幫助!」該學生沮喪地回答。

「空有TPS〞平準化生產〞的方法論,卻無法實現,這不是很可惜嗎?」林老師感嘆地述說。

「是的!」該學生答。

「對TPS而言,〞平準化生產〞是一種概念,或者已經形成一種方法了?」林老師突然問。

「方法!已經變成一套日常管理的做法了!」有一學生回答。

「沒錯!既然它是這麼卓越的方法,一定是為了解決某一項的【核心問題】,而且〞平準化生產〞一定來自於某一個【改善的概念】的啟發,對不對?」林老師又問。

「是!」學生們面露喜色地回答。

「接下來我們要以【不一樣的羅哥工廠】為例,一起學習TPS〞平準化生產〞背後隱藏的深沉道理,它是利用那些【改善的概念】來解決什麼樣的【核心問題】呢?」林老師結束本節的討論。


二、來自【醒悟】的深沉道理

「我們來檢視【不一樣的羅哥工廠】關鍵零組件X的流程區域,零組件X除了提供廠內裝配線使用,也會供應給歐、美二個不同國家的客戶。」林老師邊說邊打出以下的投影片。



「如果你是羅哥,你如何應付來自三個不同區域,而且起伏不定的市場需求呢?」林老師同樣問題重新再問一次。

「實務上,碰到三個不同區域同時下單的話,或者大量訂單的話,企業主或業務人員為了業績成長的需求,馬上擴大招兵買馬,提升產能,遇到訂單需求急遽下降的時候,就狠狠裁撤大批的員工,美其名是高彈性的經營,其實倉促擴線品質問題特多,裁員則對員工向心力傷害最大,公司未來持續經營堪慮。看來這樣的作法不適當。」有一學生回答。

「所以呢?」林老師繼續問。

工廠可以先生產一些庫存放著,以便隨時應付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。」有一學生回答。

「真的需要嗎?假設工廠接到訂單後,只需要一個月就能交貨給客戶,而三個客戶都說三個月後再交貨也沒關係,這種情況之下,你認為工廠需要預先準備庫存嗎?」林老師問。

「不需要備庫存,客戶可以等。」學生答。

「為什麼客戶有辦法等那麼久的時間呢?林老師又問。

「客戶手上一定有超過三個月以上的庫存,所以才不急啊!」學生解說。

「沒錯!那麼你們認為客戶這三個月的庫存多久才能消耗完?」林老師繼續問。

……三個月。」該學生停頓一下後回答。

「是嗎?如果遇到景氣差的時候,一年都賣不完,最終賤價求售,暢銷時,說不定一個月就賣光了,立即的缺貨造成營業額的損失。同意嗎?林老師問。

「同意。」學生答。

「為了協助客戶解決【缺貨】【庫存太多】的問題,高德拉特博士的TOC管理書【醒悟】提供了解決方案,身為客戶端以及供應商(羅哥工廠)雙方內部是否應該改變現有作業模式呢?何種的運作模式才是適當的呢?又如何進行這些改變才不會引發其他後遺症呢?接下來的研討過程,我們將合併應用【目標】【醒悟】二本書的主要中心思想,期望為【不一樣的羅哥工廠】打造以TOC為基礎的營運模式。」林老師一邊打出以下投影片一邊繼續問:



「有人讀過【醒悟】這本書嗎?」

……有!」從學生眼神及回答程度,看來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看過。

林老師打出以下的投影片,說明【醒悟】最重要的深沉道理,但並未解釋如何證明:

「根據【醒悟】第十八章結論:【缺貨】源於【訂單前置時間的浪費】,第一至十六章則提及【庫存太多】源於【人們相信準確預估是存在的!】的錯誤迷失,最終以【高頻率的後拉式補貨系統】的改善概念將【缺貨】【庫存太多】一併解決了!



稍待片刻,有學生提問:

「所以【缺貨】是以高頻率的訂購方式來解決,而【庫存太多】是以後拉式的補貨方式來解決,二者方式合併在一起就變成【高頻率的後拉式補貨系統】,可以這樣解讀嗎?

「可以的!還有其他問題嗎?」林老師又問。

……….沒有!」學生們稀稀落落地回答,林老師沒有繼續提問,接著打出以下的投影片,然後補充第三個改善概念:



【醒悟】第二十四章提及有關〝庫存〞的結論,:

  1. "聚合作用"令區域倉庫層面的預估準確性比每家商店約高三倍。
  2. 應該把大部份庫存放在預估最準確的層面。」


林老師停頓片刻,再打出以下二張前後比較的投影片,然後說明:


  

「應用到【不一樣的羅哥工廠】的例子上,歐、美以及其他客戶的市場需求很難預估,把大部分的庫存在歐、美各個市場,預估本來就不準確,很容易放錯數量在不同的市場,因為市場距離製造工廠很遠,遇到急單或砍單狀況時,要反應已經不及了,不是發生缺貨,要不呆滯庫存一大堆。按照【醒悟】的提示,將歐、美以及廠內裝配線三個市場一起預估比較準確,然後將大部份的庫存放在靠近生產的地方,這個動作稱之為【設置聚合點】,因此我們在【不一樣的羅哥工廠】找一塊地方當作【聚合點】,然後將三個市場的大部份庫存集中在這個【聚合點】,可以了解以上的說明嗎?」

「老師,看起來【設置聚合點】只是一個改善的概念,因為TPS【店面】【聚合點】的概念是一致的,對嗎?」那位涉略TPS頗深的學生問。

「非常正確!【設置聚合點】就是改善的概念而已,它可以發展出無限的方法或做法,TPS的方法稱之為【店面】,有些公司或書籍稱之為【緩衝】。在TPS有七個設置【店面】的時機,這個例子符合二個時機:〝工程的分流處〞以及〝對客戶的最終工程〞。同樣的TOC設置【聚合點】的時機也與TPS一模一樣。對以上的說明還有問題嗎?」林老師說完問學生。

………..」學生們沉默無言,仍有不少疑惑卻又提不出問題的樣子。

「那麼你們知道【設置聚合點】是為了解決什麼樣的【核心問題】嗎?」林老師提問並留十分鐘讓學生們小組討論。

十分鐘之後,學生代表回答:

【設置聚合點】可以避免人們用【預估】方式將【貨品放在需求錯誤的市場】!」

「正確答案!」林老師表示讚賞,答案早已揭露【醒悟】


三、道理懂了,一定可以想出方法

「我們知道在【不一樣的羅哥工廠】內部【設置聚合點】,可是應該存放多少的庫存才不會造成客戶缺貨,而不會有呆滯庫存的風險?實在不知如何決定!」有一學生提問。

「只要在補貨時間內不要缺貨就安心了,不是嗎?」林老師打以下的投影片,並繼續說明:



【醒悟】第十八章提供了一個公式:補貨時間=發訂單所需時間+供應商的時間。而且也證明【缺貨】源於【訂單前置時間的浪費】,因此改善的第一步必須將以往〝不定時〞發訂單的方式,縮短並改成〝定時〞發訂單的方式。」

「可是實務上我們公司已經是一週〝固定〞下一次採購訂單了啊!」有一學生答。

「真的嗎?實務上,許多客戶每周跑一次MRP,宣稱每一週都固定下單一次,實際上採購人員會視情況而定,有時二周才下單一次,甚至最長一個月才下一次,這種不定時下單的情況,它的發訂單時間應該算是一個月而非一周,你們工廠採購的實際情形是不是如此?」林老師問。

……..」多數學生面帶懷疑,不太相信老師所敘述的採購人員做法,尤其具有資訊相關工作經驗的人更不相信,他們總以為資訊系統跑出來的資訊就是聖旨,殊不知輸入的源頭資料,以及系統運算後的結果都可以被〝人〞炒作。

「你們認為【不一樣的羅哥工廠】內部的【聚合點】,它的需求訂單由誰來決定的呢?」林老師提出一個新作法的問題。

「客戶!」有一學生回答,其他人點頭附和。

「不是客戶決定!TOC【聚合點】提出了一項重大的觀念改變,過去認為〝生產是為了要出貨〞,改變成〝生產是為了補貨〞的方式,讓出貨歸出貨,生產歸生產,生產只為了補貨,而非為了出貨,彼此不相互干擾,同時提高生產以及出貨的穩定度。理解了嗎?」林老師問。

「理解了!」學生們回答。

「接下來我們要開始計算【聚合點】的最大量,TOC稱這個最大量為【目標庫存量】,它保證〝補貨時間內不要缺貨〞,以【不一樣的羅哥工廠】的歐洲客戶為例,【聚合點】的補貨時間多久?」林老師打出以下投影片提問。



「只考慮聚合點的補貨,與歐洲客戶的運輸時間無關,所以補貨時間要考慮供應商的時間,也就是羅哥的工廠,計算備料與所有製程生產的時間,加上運送到聚合點的時間,還要考慮異常的緩衝時間,總共10天,至於發訂單所需時間必須解讀成〝生管人員多久發一次製令單〞給生產線,假設一周一次,二者相加是17天的補貨時間。」有一學生回答,其他人點頭附和。

「補貨時間17天有了,如何換算成數量?」林老師問。

「根據過去歷史資料計算出每天平均的耗用量,然後算出17天的總量。」有一學生回答。

「這些數量就夠了嗎?如果市場突然爆量需求,反應會來不急喔!」林老師提示。

「在增加一些應付市場波動的數量。」有一學生回答。

「很好!我們將應付市場波動的數量稱為〝安全庫存〞,一般多增加50%,可視不同產業的市場變化狀況而定,有疑問嗎?」林老師問。

「沒有!」學生們同聲回答。

林老師打出以下投影片。




「歐洲客戶的市場需求每日20件的話,那麼它在【聚合點】【目標庫存量】是多少?」林老師提問並讓學生們討論。

「補貨時間17天,【目標庫存量】等於17x20x(1+50%)=510」有一學生回答。

「美洲客戶又如何?廠內裝配線的【目標庫存量】又是多少?」林老師繼續問。

「美洲客戶的【目標庫存量】等於17x30x(1+50%)=765件。」有一學生回答。

「廠內裝配線的【目標庫存量】等於17x40x(1+50%)=1020件。」另一學生回答。

「三個區域合併【聚合點】【目標庫存量】總數多少?」林老師繼續問。

2295件。」有一學生回答。

「接下來開始展示【高頻率的後拉式補貨系統】了,首先大家必須了解2295件的意思是:羅哥工廠內部的〝在製程間的半製品〞以及〝在庫的成品〞總和,不得超出2295件,簡單的說:在途+在庫=2295件。有疑問嗎?」林老師打出以下的投影片。



「沒有疑問!所以當客戶從聚合點的倉庫拉走100件的話,生管〝馬上〞要發出一張100間的製令單,投入生產,這樣就能保持2295件。」有一學生回答。

「就是如此運作!不過我們的例子並沒有〝馬上〞發出一張製令單,而是隔多久才發?」林老師問。

「生管人員固定一周發一次製令單,一周投產一次!」有一學生回答。

「所以多久統計一次聚合點的倉庫被拉走的零件X數量?」林老師再問。

「一周統計一次!」學生答。

林老師打出投影片問學生:


「假設前一周聚合點的倉庫出貨給歐美客戶各150件以及200件,廠內裝配線則領走了300件,生管人員本周應該投入多少零件X的製令單數量呢?


150+200+300=650件的製令單!」有一學生回答。

「沒錯!上一周耗用多少,本周就補多少!當周發出去的製令單,正常情況之下,10天之內就會入庫至聚合點的倉庫。還有問題嗎?」林老師補充說明並打出投影片。



「沒有!不過這種生管發出製令單的時機與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的生管投單概念好像不太一樣?」有一學生提出疑問。

「確實是二種不同的概念,不超出【目標庫存量】的庫存是〝防止超出市場的需求量〞,而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的改善概念則是為了確保廠內製程間〝物的快速流動〞,後續再做實際演練與說明。」林老師補充說明。

「好的!」該學生答。

「現在做個總結:【高頻率的後拉式補貨系統】的執行步驟:先設置聚合點,決定運作模式(發訂單),再來計算目標庫存之後,上一期用掉多少,本期就補多少。」林老師打出投影片並做結論,結束本階段的研討。




四、如何管理【聚合點】的庫存水位

【高頻率的後拉式補貨系統】【高頻率】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?【後拉式補貨】又為了解決什麼問題?」林老師提問並讓學生小組討論。

【高頻率】可以解決【缺貨】的真因:【訂單前置時間的浪費】!」有一學生答。

【後拉式補貨】可以解決【庫存太多】的真因:【人們相信準確預估是存在的!】的錯誤迷失!」另有學生回答。

「很好!你們仍然覺得【高頻率的後拉式補貨系統】的運作模式很複雜嗎?」林老師問。

「道理懂了,就不複雜了!」有一學生答。

「接下來你們準備如何管理【聚合點】的庫存水位呢?」。林老師問

「之前在羅哥工廠學到的〝緩衝管理〞概念!」有一學生答。

「是這個嗎?」林老師邊說邊打出以下的投影片。



「是的!只要把時間的滲透率改成數量的觀察即可。」有一學生答。

「觀察那裡的數量?」林老師在問。

………….所有的數量,包括半製品以及成品。」過了片刻,有一學生回答。

「不需要觀察所有的數量,只需要觀察成品的在庫數量即可,只要每週記錄一次,持續監控〝聚合點的成品庫存水位〞就可以了。如果在庫數量超過【目標庫存量】的三分之二,可以高枕無憂,低於三分之一,那就得加緊趕工,甚至於必須加班了。介於中間的話,稍微關注並給予適當的協助。」林老師一邊說明一邊打出以下投影片,然後繼續問:

「你們覺得以下的紀錄,有何異狀?需要做甚麼動作嗎?」



「發現連續四周在庫數量都處在綠色高水位區,表示市場呈現下降的趨勢,應該【調整目標庫存】,調降1/3的數量下來。」該學生之前一定很認真地學習【目標】的內容,回答正確而且流暢。

「太棒了!調降目標庫存之後,又紀錄了一段時間,有何異狀?」林老師再打出另一張投影片問學生。



「最右邊連續四周在庫數量都處在紅色低水位區,市場成長趨勢已經確立,應該【調整目標庫存】,增加1/3的數量。」該學生再次回答。

「很好!就是如此!知道如何管理【聚合點】的庫存水位了嗎?」林老師打出以下投影片。



「了解了!使用【緩衝管理】的概念,只要【監控在庫】,然後判斷市場的趨勢向上或下降,確認趨勢成立之後,再【調整目標庫存】。」該學生繼續回答。

「太棒了!執行【高頻率的後拉式補貨系統】的最後一個步驟:【監控在庫、調整目標庫存】。」林老師做出最後結論並打出以下投影片工學生參照。




五、【目標】結合【醒悟】的火花

請問生管本周應該馬上發出650件的製令單投入生產線嗎?」林老師打出之前的投影片,然後提問,並讓學生小組討論。



「根據【目標】所學24小時緊盯瓶頸站】的改善概念,瓶頸製程之前不能缺料,所以我們決定瓶頸製程之前設置約1.5天的緩衝量,三個客戶市場合計每日平均需求量90件,換算1.5天是135件,因為要將【移轉批量】訂為25件,所以取整數150件!」學生代表起身回答,並打出以下投影片。



「接著應用【流線化生產方式】的改善概念,以〝供需各二箱〞的法則,將瓶頸之前的所有機台設備都規定:待加工的位置二箱,完成加工的位置二箱,最多只能有四箱的數量,每一箱剛好是25件的【移轉批量】。至於瓶頸之後的製程,毋須管制,它絕對能夠消化瓶頸的產出。」學生代表一邊說明,一邊打出以下投影片。



「計算瓶頸之前每一部機台可堆放4箱,相當於100件,一共有4部機台可堆放的半製品數量為400件,含瓶頸之前的150件緩衝量,總計550件。」學生代表邊說邊打出以下投影片。



「從【目標】所學:非瓶頸的投料必須配合【瓶頸】的生產速度,當瓶頸的緩衝已經150件,熱處理就不能往瓶頸送,當熱處理以及前製程也都放滿了,那麼生管人員就不能再投入製令單了,也就是首站的製程一直到瓶頸製程之前的緩衝量,總共半製品的數量必須控制剛好550件,這樣的〝流動速度〞最恰當,此時瓶頸完成並送出一箱25件到後製程,則所有前製程都可以往後製程送一箱,最後生管人員可立即投入新的一箱25件製令單於首站,這就是【目標】書中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改善概念的應用!」

學生代表說完,其他人奮力鼓掌讚揚。


「你們真的很棒!【目標】學到的三個改善概念:24小時緊盯瓶頸站】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以及【流線化生產方式】全部都用上了!還有疑問嗎?」林老師邊讚揚學生們一番,一邊打出以下投影片。



「沒有了!」學生們同聲回答。

「最後一個問題,你們如何管理瓶頸之前的150件緩衝量呢?」林老師問。

「啊!利用〝緩衝管理〞的概念!如果一周觀察下來,大部分時間堆積都超過三分之二以上,也就是100件以上,我們坐在辦公室高枕無憂,一點挑戰性都沒有,表示150件的緩衝量太多了,將它減少三分之一,變成100件,相對首站到瓶頸之前的半製品數量也減少至500件,整體流動速度也會增快。」有一學生答。

「如果一周觀察下來,大部分時間堆積都低於三分之一以下,也就是處於50件以下的庫存水位,你們時時刻刻都跑到前製程催料,忙得人仰馬翻,這時怎麼辦呢?」

「表示前製程不穩定,150件的緩衝量太少了,將它再增加三分之一,變成200件,相對首站到瓶頸之前的半製品數量增至600件,整體流動速度當然也會變慢了。」另一學生回答。

「非常好!」

林老師停頓了片刻,做了以下的結論,並結束了研討會:

「一間【不一樣的羅哥工廠】讓我們合併使用【目標】【醒悟】的中心思想:

【醒悟】用在外部市場的需求量管理,而

【目標】用在工廠內部流動的管理。」


六、我真的讀懂【目標】以及【醒悟】了嗎?

林老師離開教室之前,打出以下投影片,留下家庭作業給學生們:

「同樣的【不一樣的羅哥工廠】,你們認為客戶端還需要準備庫存嗎?需要準備多少?如何管理呢?」





於桃園家中

12/18/2018

後記 :

本文描述作者引導『目標』讀者們,藉由虛構一間【不一樣的羅哥工廠】的【模擬練習】,解析如何輕鬆管理這間工廠,本文特別將另一本TOC管理小說『醒悟』的中心思想帶進來,期待讀者能夠清晰理解『目標』與『醒悟』在實務上的應用。

無論TPS或是TOC的追隨者,若能盡早理解並經常模擬練習『目標』與『醒悟』的中心思想的話,任何工廠交予你()的手上,很快就能駕輕就熟,信手拈來都是改善手法!

另一個方便閱讀的網頁: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06 看醒悟學供應鏈管理學習到了沒

一年的 TOC 學習即將結束,如果你無法在短短的 30 分鐘之內,使用" TOC 的語言"將『醒悟』書中 〝 供應鏈管理 〞 的演進說得流暢的話,必須承認自己的不足,看清自己尚未完全踏入 高德拉特 博士 TOC 『醒悟』的世界! TOC 的"觀念"難以被一般人所接受,無法進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