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3月31日 星期二

以『效率』管工廠?不能沒道理!

(挑戰人們內心深沉的假設-第三話)

一、告訴我你如何衡量我,我就如何回應你

「陳經理,這個月生產效率為何這麼低?降低製造成本不是你的績效指標嗎?」王總將工廠負責生產的陳經理找來問話。
「是的,只是剛過完年,很多員工沒回來上班,因此補充了許多新人,所以產出與品質都受影響,而且料況也不佳,試產的數量多,狀況就比較多,如果將這些異常因素排除掉,我們生產部的任一製程,以及每一個人的效率都非常高的,一定大於百分之九十五以上!」陳經理很熟練地的表達生產部門是沒問題的。
王總滿心憂慮,連續三個月營收及獲利不佳,自己忙於業務及研發,最近經常接到業務人員抱怨工廠的製造成本太高,報價沒有優勢,經常搶不到新案子,好不容易有訂單進來卻被工廠視為急單,總是以備料不及為由必須延後出貨,業務握在手上的訂單,終因客戶等不及而喪失營業額的機會,對此種種現象,王總對工廠的表現非常不滿,二個月前開始,幾次質詢工廠有關生產效率低落問題,所聽到都是一長串的異常,每次都是重複的答案,而且問題都是非生產單位造成的。王總未曾接觸工廠管理領域,但是大學所唸的相關教科書、文獻與書籍,作者都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視為驅動工廠活動最重要的因素。
「下個月開始,你把每一個製程的生產效率單獨分出來,分析最差製程,找出原因,每月提出報告給我。」王總想要藉由深入的細節,找到問題的源頭。
「好的!」
陳經理胸有成竹一派輕鬆,長久在生產製造領域打滾,如何呈現好看的資訊給上級,早已駕輕就熟。


二、資料愈細,為何我愈糊塗?

經過三個月了,王總眼看公司營收與獲利仍未見起色,反觀生產陳經理所提供的各製程效率數字,一個月比一個月表現好,甚至一半以上的製程都已經達到百分百了。在王總的辦公室內,他正與陳經理檢討本月份前三大效率最差的製程,不過最差製程的效率竟然也高達百分之九十五,因此王總提出了一些疑問。
「陳經理,射出製程這三個月來生產效率突飛猛進,你如何做到的?」王總問。
「長久以來射出設備就經常發生問題,當問題解決之後,現場幹部沒有特別記錄影響產出的時間,現在嚴格要求幹部一定要將浪費的異常工時記錄下來,同時轉嫁給設備部門,唯有計較每一分每一秒的工時,才能降低我們的製造成本,當我們扣掉這些異常,我們生產單位的效率其實是很高的!效率高,成本就降低了!」陳經理過去任職的工廠,人人無不以提升效率、降低成本為口號來驅動製造現場改善,與王總提出的要求如出一轍。
「所以生產單位什麼改善動作都沒做,只是收集數據,將異常更精準地轉嫁給別部門,就能夠大大地提昇射出製程的效率,是這樣子嗎?」王總提高語氣問。
……………...」陳經理感覺王總語氣不太對,不知如何回應才好。
「這三個月來工廠的生產效率大幅度地提昇,而公司卻是連續三個月營收及獲利不佳,公司沒賺錢,你可以表揚自己的表現得很好嗎?」王總語氣不是很好。
「我們的效率真的很好,是來自其他非生產部門的異常工時太多,我會請他們改善的。」陳經理解釋。

半小時後,王總獨自一人沉思,如果找來造成異常工時的那些責任單位,他們會怎麼解釋呢?答案很明顯,無論他們怎麼解釋,一定都是別單位造成他們的異常發生,自己表現還是很優秀的。
這是什麼情況,每一個部門的表現都很好、效率也是一流水準,為何公司的營收與獲利績效卻反其道而行呢?難道我的管理模式有問題嗎?是績效指標設定有問題嗎?王總自言自語地說。

三、努力做白工,問題在那裏?

王總與林老師是好朋友,也是大學工業工程系上學長學弟關係,這一天大夥兒一年一度喝春酒聚會,席間,王總告訴林老師有關近日在公司遇到的難題,林老師至今從不與熟識的親朋、好友、同事或同學談論自己以TOC為基礎的管理觀念,往往不同理念或觀念的辯證,會破壞彼此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信任感,林老師緊緊守住這道防線。
「小林(林老師),你不是在管理顧問公司上班嗎?幫我解開謎題吧!身為公司總經理,我每個月定期召開主管會議,最近幾個月營收與獲利明明掉了很多,但是各部門的績效報告的數字都很好,即使有落差,也都有正當的理由,大多數問題是其他部門造成的,自己是無辜受害者。以生產部的報告為例,生產效率一級棒,還很驕傲地邀功,強調生產部同仁的辛勤努力以及改善的成果。你說這是怎麼回事?我快被這群部門主管的漂亮數字給搞糊塗了!」王總提出心中存在已久的疑問。
「你是說各個部門盡忠職守,績效符合預期,公司的整體表現卻很差!
「是的!
「你怎麼看?
「小林(林老師),你會不會懷疑部門主管的績效數字在作假?
我怎麼知道?各部門報告的數字有沒有問題,你應當最清楚才對啊!」林老師努力澄清王總對部屬的信任。
「各部門的報告真偽,那有時間去求證?有幾次我提出對數字的質疑,他們總是說:我下去再確認,下次會議報告。,等到下次會議,數字好像又都變漂亮了,每一次都被矇過去,有時等我反應過來,再深入了解數字的由來,得到的結論不是改變計算公式,要不重新定義公式內的項目,總之,為了讓我看到漂亮的數字,他們不是玩文字遊戲、要不就玩數字遊戲!」
「看來,原始的數據沒問題,只是為了呈現出漂亮的資訊給你看,他們深怕不好看的績效會引發負面效應,被你責備事小,加薪、年終獎金以及紅利減少就虧大了。話說回來,既然這些資訊是你親自要求的,你就根據它去做後續的決策基礎,不需要去懷疑啊!」
「就因為看到他們呈現的資訊,我就更糊塗了,各部門的績效數字那麼漂亮,但是股東們看的是公司整體的營運表現,營收與獲利都已經開始節節敗退了。我隱約感覺到營收獲利與各部門的績效指標脫鉤,公司營運成敗無關部門主管的事情一樣!」王總回答。
「你的意思是說:這幾個月各部門主管非常努力地幫公司做一大堆的事務,事實證明是在做白工,對公司的獲利營收一點兒幫助都沒有?你怎麼會讓這種事發生呢?你在學校可是資優學生,每門課的成績都是高分過關,工廠管理這門課應該也不例外吧!」林老師反問。

林老師十多年前在業界工作的實務應用上,早已經證明三十年前工廠管理相關教科書的知識,有些基本的觀念已經不適用於現今變幻莫測完全競爭的市場模式,而三十年後的今天,這一群仍抱持舊思維的資深管理者,正主宰著大多數中小企業的成敗,可想而知一定會狀況連連,摸不著問題發生的頭緒,完全不知如何面對種種的問題,只能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地處理緊急的事件,至於根絕所有問題,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。

「我是按照教科書以及我在大公司應用的手法管理工廠,例如,我指示生產主管們,除了嚴格要求每一製程的生產效率外,也要對造成異常的部門加以管控,每一個部門都設有績效指標,每月開會檢討。我有偏離教科書與業界的正規做法嗎?王總答。
「沒有偏離,多數企業差不多就是這麼做的。你認為執行的效果如何?
整體面來看,很糟糕!就個別來衡量卻沒有大問題,各製程與各部門的績效數字都很好,而我看到各單位的人員也很拼命工作,開會溝通、下班後留下來處理未完成的任務,這些都是常有的事。我開始懷疑對推動各部門的績效指標制度的決策,是否錯了?」王總很沮喪。
「你可以去問其它企業同樣這麼做,有這麼糟糕嗎?
不需要問也知道答案!誰會在同業精英面前承認自己的無能,我就是聽到一些參加研討會的同業吹噓自己的績效制度有多棒,我想只要業界認為對的事,做下去一定錯不了,至於執行結果這麼糟糕,我懷疑是自己那裡搞錯了吧!」王總答。

四、經營工廠為了炫耀效率?

「『業界認為對的事,做下去一定錯不了!,先問你一個業界慣用的手法,工廠管理效率很重要,這項歷史悠久的管理項目,你覺得如何?」林老師問。
小林(林老師),還用說,當然是恆久不能改變的鐵律,教科書上也特別強調設備的效率,尤其昂貴的設備,除了效率,更要注重它的稼動率!強調閒置人力與閒置設備都是工廠的浪費。」王總答。
基於這樣的觀念,當你將效率當作每一製程或每一部門的績效指標時,這些主管不希望部屬出現什麼樣的行為?另一方面,又最喜歡員工出現什麼行為?」林老師問。
主管最討厭部屬閒閒沒事做,最喜歡看到員工忙得要死,有加班卻沒有申請加班費的部屬最棒了,未來他的考績一定會大大地加分,畢竟沒功勞也有苦勞。」王總笑著回答。
觀察很細微!先以職員或間接人員為例,當他事情已經處理完,為了讓你覺得他並沒有閒閒沒事做,你猜他會怎麼調整自己的行為?」林老師問。
裝做有事情做,可以故意放慢速度,事情已經完成就裝模作樣,如果家庭允許的員工,就拖到老板下班之後,再回家。」王總按照自己的經驗來回答。
很合情合理!如果換成生產線各製程的第一線領班,為了避免被你發現他領導的單位閒閒沒事做,你猜他會怎麼調整工作?」林老師問。
比較老實的領班,會去找生管要新的工單來生產,不過通常來不及上線。一般都裝做有事情做,或故意先放慢速度,拖到下班,如果事情真的已經做完,就把作業人員帶離現場,不讓主管發現。如果主管的加班管制很鬆散,也會申請加班,讓主管以為他們真的很忙!」王總回答。
可是裝忙、帶離現場或放慢速度會讓效率數字就變差,因為投入很多的人力工時,卻只生產出少少的產品,在效率報表理應看到很差的數字才對。就像你的工廠營收獲利表現不佳,工廠就不應該有漂亮的效率表現才對?」林老師提出一項很大的疑問。
我也不明白!」王總回答。
還記得教科書上效率的公式計算方式嗎?如果把異常工時,或者稱之為除外工時剔除之後,出來的效率就能夠提高。所謂上有政策、下有對策,現場的幹部很聰明,為了獲得高效率,於是採取了一項行動,舉例,因設備故障造成停線十分鐘,只要與設備部門交情好,現場領班可虛報一小時,讓製程的效率變好。至於主管會不會去調查數據的真實性?不會的!或許他恨不得領班虛報,只要部門的數字好看,對主管的考績也有幫助的,因此就睜一支眼閉一支眼。」
不至於如此吧?」王總懷疑林老師的說法。
真的不會嗎?你對各製程效率的重視程度高不高?」
我非常重視效率!」王總回答。
所以各製程的效率一有閃失,就會被你海K一頓,對吧?!」
是的!」
通常會被你海K一頓之後的單位,都不會再犯,對吧!」
是!」
你以為他們改善了,其實只是改變了計算方式美化數字而已!」林老師
現在我了解了,原來效率的數字可以被操作!」王總回答。
效率數字如此,其他部門的數字又如何呢?」
我想必須再了解更多。不過,老林,我要如何取得各製程的真正效率呢?」王總很無奈地提問。
你經營公司或工廠只是為了炫耀自己的效率有多棒嗎?」
不是的,是為了要賺錢!」王總答。
每一個部門都很忙,公司一定賺錢?」
不是!」
每一個製程的效率都很高,工廠一定賺錢?」
………不是!」王總遲疑一下,回想自己的親身經驗之後回答。
既然如此,你要求每一個製程的高效率,期待每一個職員都要很忙碌,其實都是錯誤的管理觀念,因為都與賺錢無關!」林老師做了結論。

五、最慢製程決定營業額,相信嗎?

可是製程的效率愈高,該製程的單位成本愈低,不是嗎?」王總問。
眾多高階主管就是被傳統會計的觀念所誤導,傳統會計認為各別製程的加工成本相加總,等於整個產品的加工成本,於是乎他們就以為只要每一個製程都表現良好,整體的表現也一定很好!』,這些高階主管控制或降低成本,於是要求工廠提供每一個製程的效率報表,以效率來衡量並監控工廠的表現,你不也如此嗎?」林老師解釋。
那麼我應該如何衡量工廠呢?」
要談如何衡量工廠表現之前,必須先釐清要管理好工廠的基本觀念,違反基本觀念的任何行動不應該被採用。首先一個業界共通的觀念:工廠整體的產出決定在每一個製程的產出,對不對?」
對啊!積小善成大善,只要每一個製程都能夠做好自己的產出,工廠整體的產出當然也很好啊!」王總答。
「是嗎?假設某一間工廠的產品必須經過ABCD四個製程的循序加工,正常情況下,各製程每天八小時分別可產出1115913件,你認為工廠每天實際可出貨多少件產品?」林老師逐步解釋。
…………」王總遲遲不能回答。
13件嗎?」林老師慫恿他。
…………」王總還是不回答。
11件嗎?」
…………」王總還在考慮。
「還是15件?」
「應該不可能15件!」王總不是很確定。
「給你四個選擇,工廠的最後的出貨量決定在:第一站也是投入站,最後一站,最快的站,最慢的站。」林老師把生產線簡單區分成四個關鍵站別。
………最慢的站!」王總考慮之後回答。
「你真的相信工廠整體的出貨數量,決定在最慢的那一站嗎?」林老師語帶不屑地問。

王總回答前,心理有點兒毛毛地,他思考著,投入A11件,做好送到B,雖然B15件的產能也用不上,也只能產出11件,做好11件之後送到C站,C的產能只有9件,它最多也只能產出9件,送到了最後的D站,D空有12件的產能,卻只有9件的產品可出貨。沒錯!出貨決定在最慢的那一站!

「是的!」王總再次但很有自信地回答。
「所以工廠的營業額決定在最慢的製程,接受嗎?」林老師慎重地問。
「接受!」王總更勇敢地回答。
「既然你相信營業額決定在最慢的製程,以往你要求每一個製程的效率,現今要如何修正呢?」林老師提問。
.........難不成只須要求最慢製程的效率就可以了?」王總不是很肯定地回答。

王總回答時,回想過去緊盯每一個部門的工作效率,以及製造現場每一個製程的生產效率,這項要求所造成的結果,促使每一個人避重就輕、報喜不報憂,讓他陷入一大堆的數據當中,而無法找到管理的重心,也陷入管理失焦的大忌,其實再簡單不過了,只要聚焦在決定整體績效的關鍵部門或製程就可以了!

「難道不是嗎?工廠的營業額決定在最慢的製程,通稱瓶頸製程,你不是已經相信了嗎?」
「是的!」王總回答。
工廠的營業額決定在瓶頸製程,這是管理好工廠的一項基本觀念,你的任何行動都不能違背它。未來你將如何調整自己對生產部的管理方式?」林老師進入實務應用的範疇。
「只要盯緊瓶頸製程就好,生產部經理每天提報瓶頸製程的產出數量即可!」王總回答。
「很好!」
「辦公室的職員又如何管理呢?」林老師問。
「也是同樣的概念與做法,盯死瓶頸部門就好,該部門主管每天向我報到,而且一定要培育合格的代理人。」王總回答。
「非常好!」

六、觀念一改、做法才會跟著改

「對於你公司營收獲利與各部門績效表現無法掛勾的疑問,現在清楚了嗎?」林老師問。
「清楚了,公司的整體營收獲利表現決定在瓶頸製程或部門!要求各別效率對整體績效是沒有幫助的。錯誤的觀念誤導我管理失焦,應該聚焦在瓶頸就可以了」王總回答。
「你應該體會到使用正確的基本觀念,對管理好工廠有多麼重要,營業額在那裡、我就管那裡!,簡單的道理,卻很不容易推行!」林老師說。
「小林,你給個建議吧?」王總答。
「我建議你可以事先公佈瓶頸部門或製程的所在,一旦內部有了共識,非瓶頸部門或人員就能全力配合瓶頸,避免傷害瓶頸產出。」林老師說。
「了解!小林,謝了!」王總答。

王總已經想好該如何改變所有人的觀念,尤其是生產單位,之前王總自認為累積過去所學及相關經驗,應該有資格建議工廠生產部如何運作,原來錯了!自己引用錯的觀念在誤導生產部的陳經理,回去一定要改正。


於新竹科學園區
03/31/2015

後記 :

本文是作者挑戰眾多高階主管內心深沉的錯誤觀念,深信效率衡量工廠績效的法寶,進而推導出只要每一個製程的效率愈高,工廠的整體表現就會愈好!的教條,結果違背了管理好工廠的一項基本觀念:工廠的營業額決定在瓶頸製程
可惜,有太多高階主管無法實踐這一條簡單而正確基本觀念。綜觀此觀念難以貫徹執行的理由有二:
一、自己並未真正理解TOC的精神之下,屈服於積習難改的人性弱點。
二、來自於更高階的主管壓著他不得不屈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06 看醒悟學供應鏈管理學習到了沒

一年的 TOC 學習即將結束,如果你無法在短短的 30 分鐘之內,使用" TOC 的語言"將『醒悟』書中 〝 供應鏈管理 〞 的演進說得流暢的話,必須承認自己的不足,看清自己尚未完全踏入 高德拉特 博士 TOC 『醒悟』的世界! TOC 的"觀念"難以被一般人所接受,無法進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