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7月9日 星期二

第九篇  "缺乏訂單"的工廠現象


一、"缺乏訂單"的工廠現象

今天是林老師在這間工廠的第一次實地輔導,相關工廠及供應鏈人員陸陸續續進入了研討會場。極大多數的主管都已經歷經以『目標』所發展出來的六小時震撼教育課程-洞察工廠管理問題,不花錢提升20%獲利關鍵,林老師深信唯有所有人接受『目標』五個深沉道理,否則現場執行的任何行動措施都是窒礙難行的。

林老師提出問題:

「近三個月來,你們的市場訂單嚴重不足,面對客戶的交貨應該非常"輕鬆愉快"才是!」

「是的,都能夠順利交貨,即使有問題,也會請業務人員與客戶協調,變更交期的。」生管人員解釋說明。

「是這樣子的嗎?我指的"輕鬆愉快"的意思是很輕易地完成客戶訂單,而不是"偶而延遲交期"或是"經常趕工"完成的。林老師補充。

「沒辦法輕鬆愉快的!我們每天早上才會收到生管人員的當天排程,才能決定生產那一張工單,無法提前應對的。」這是一間生產"軟式印刷電路板"以及擁有表面黏著技術的複雜製程工廠,某一關鍵製程的主管挺身而出揭發真實現場狀況。

「那是"客供料"經常來不及進廠的問題,才會掌握不到確切的交期。」後勤支援部門大主管急著解釋。

「而且客戶經常變更交期,尤其提前交貨讓我們很頭痛。」另一生管說,可惜業務人員不在場,無法驗證所言屬實。

「按照你們種種問題的描述,以及訂單不足的情況,生管人員的因應之道應該是:提前發放生產製令給現場,對嗎?林老師提問。

「不會的,我們的生管人員最長只發放30天後出貨的製令到現場啦!不會提前!」一位好心的採購課長很有把握地代替生管單位回答,畢竟採購單位的資訊來源至生管單位。

林老師轉身看著後勤支援部門的大主管,然後問:

「果真如此?

「是的!我們以前確實只發放30天後出貨的製令,現在訂單量減少之下,改成"本月份只能夠排產下個月出貨的訂單!"後勤支援部門大主管輕描淡寫補充,想要迴避更加提前投產的事實

「所以531日出貨的訂單,41日當天就可以排入生產,你允許生管人員提前至60天投產,對吧!?林老師問。

………是!後勤支援部門大主管不情願地回答。

剛剛那一位信心滿滿的採購課長低頭苦笑著,深怕林老師質疑的眼神飛過來。


「之前課程學習的內容提到,如果生管人員"愈早投單",什麼問題會變得更加嚴重?林老師問。

「因為"愈晚投單,可以提早交貨!",所以愈早投單,一定延遲交貨了。」生管課長答。

「為什麼呢?林老師繼續問。

「因為現場的生產製令比以往更多,我們工廠除了關鍵製程有生管人員給予排程外,其他製程的主管卻都按照自己的喜好投產,優先順序錯了終究會影響到關鍵製程的排程,此時生管人員也被迫調整既有排程,於是乎牽動所有製程都必須配合變更,接踵而來的是一大堆的"變更"以及"趕工"了。」生管課長回答。

「難怪訂單不足之下,還得經常安排"加班"趕工。」另一生管人員補充回答,其他人點頭同意。

「當市場景氣不佳時,業務好不容易接到的絕不會是"正常的訂單",一定是"急單",要不就是很久以後才要出貨的"久遠訂單",同意嗎?林老師再問。

「同意!」大家齊聲回答。

「"急單"通常是客人請我們幫忙救急,"久遠訂單"反過來是我們請客人幫忙救急,先"假裝"接到新訂單,讓老闆安心,未來被"砍單"是機率很高的,結果我們早早投產,等客人砍單時,我們根本煞不住的。」有一採購人員開玩笑地補充說

「或許吧!可是生管人員果真早早就把"久遠訂單"投入生產,那些後來接到的"急單"投到現場之後,會有什麼樣的結果?林老師再問。

「"急單"插不進去生產線,因為產能都被"久遠訂單"霸佔了。」有一生管人員答。

「沒錯!更可怕的是整個工廠的氛圍,拋棄垂手可得的營業額急單"於不顧,反而擁抱虛無飄渺的"久遠訂單",這樣的工廠能夠賺錢嗎?」林老師補充說明

「我們把先投入的"久遠訂單"視為"正常的訂單",反而將後來的"急單"臭罵成"插單",以目前市場訂單不足的情況來判斷,我們做錯了!」生產部經理承認自己的錯誤


二、真正的問題根源

「整個工廠如此的氛圍與結果,造成的原因為何?」林老師提問,開始進入實務應用的主題

「我們現場要有稼動啊!為了要有效利用資源,一接到訂單先投單啊!先讓前製程能夠填滿一些產能,不過我也沒投產超出下個月的出貨訂單………後勤支援部門大主管持續發表他的看法,雖然他已經上了六小時的震撼教育課程,仍害怕新做法的失敗對其考績有害,林老師等他說完之後,沒有額外的反饋,反而詢問其他人:

工廠之所以管理不好,所有問題的根源有幾個?」

二個!一個是【個人效率的迷失】,另一個是【生產批量的錯誤思維】。」生產課長回答。

嚴格來說,二者之因果關係為何?何者是"因"?何者是"果"?」林老師繼續問。

【個人效率的迷失】,是"因"!它造成了另一個【生產批量的錯誤思維】的"果"!」有一生管人員回答。

「很好!所以針對"因"或者"果"所採取的改善措施,何者的效果比較巨大?」林老師再問。

當然是"因"!所以我們應該先從【個人效率的迷失】開始下手改善?」該生管人員繼續答。

「依據震撼教育課程所學習到的內容,解決【個人效率的迷失】應該採取什麼改善措施?」林老師又問。

「改善措施必須符合24小時緊盯瓶頸站】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的改善概念。」該生管人員很用功,回答得很順暢。

「結果你們過去幾個月的決策,提前投單的天數從30天放寬至60天,與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概念背道而馳,表示問題的根源【個人效率的迷失】並未被打破喔!」林老師一邊解說一邊觀察生管們的反應。

老師認為我們內心依然存在有【個人效率的迷失】的核心問題嗎?」後勤支援部門大主管忍不住提出疑問。

「沒有嗎?你們生管為何要填滿關鍵製程之前所有製程的工作量呢?」林老師反問。

…………..因為現場閒閒沒工作做啦!」生產課長回答,其他人含生管人員都點頭表示贊同。

「六小時的震撼教育課程已經展示出【目標】內容的威力,模擬工廠整體績效也大爆發了,不是嗎?你們為何還不肯拋棄【個人效率的迷失】呢?」林老師再問。

「我實在很怕現場沒事情做,而且最近狀況又特別多,缺料、設備當機以及品質不良種種問題會造成更多人沒事情做,只要客戶交不了貨,我在產銷會議被業務追著打,已經夠慘了,實施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之後,如果還依然交不了貨,一定會更慘!要不然你們生產部最高主管陪我一起參加吧!後勤支援部門大主管為自己的立場提出抗辯。


三、【個人效率的迷失】的第一個解決方案

「可以想像你們產銷會議的大部份結論都不可靠,壓力確實很大。」林老師安撫後勤支援部門大主管之後,繼續說

「其實你們生管只要保持瓶頸製程有來料可以生產就可以了,不是嗎?在這種低風險的前提之下,發展出你們專屬的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運作方式啊!

林老師說完,後勤支援部門大主管面露狐疑,然後問

「我們的瓶頸是市場的訂單太少,工廠內部沒有瓶頸製程!

「沒錯!因此,為了保證每一張寶貴的市場訂單都能夠順利出貨,所以必須在市場(也就是瓶頸)之前設置是什麼呢?」林老師提問。

「瓶頸之前要設"緩衝量",這是課程中所教育的原則(註一)」有一生管人員答。

「可是我們的產業是"多樣少量的接單式"生產,不能提前準備一些庫存量等著客戶來下單啊!後勤支援部門大主管逮到機會就挑戰

「非常好的提醒!以訂單式生產的"緩衝量",它表達的不是"數量",而是"時間"。」林老師說完,多數人露出無法理解的表情,林老師繼續說:

「為了保證每一張寶貴的市場訂單都能夠順利出貨,所以站在客戶的立場思考,你們希望工廠能夠提前"幾天"將訂單完成,並且將完成的訂單整整齊齊置放在出貨區,然後等待出貨呢?

…….三天應該夠了!」有一生管人員答。

「那麼"三天"就是瓶頸之前的"緩衝量"。」林老師解說。

「可是實務上我們如何提前三天將訂單完成呢?後勤支援部門大主管提問

「必須採取24小時緊盯瓶頸站】的改善概念,把你們的出貨區先規劃出三區,每一區各放一天的數量,實務上將三區命名為【今天】、【明天】以及【後天】,現場及生管人員24小時緊盯著瓶頸(市場)之前【今、明、後】的完工狀態,當天一早上班,就已經開始追趕後天訂單的進度,也就是二天之後的訂單狀態了。」林老師解說。

「所以最後一個製程或者出貨區負責人手上應該有今、明、後三天的出貨訂單列表!」有一生管人員答。

「當然!每天下班之前,生管人員必須將大後天的出貨清單發放給最後製程及出貨區人員。」林老師說。

此刻,最後製程的主管向生管人員們微笑點頭致意,雙方有意達成共識,雖然還沒執行…..


(註一)




四、【個人效率的迷失】的第二個解決方案

「假設三個月後,市場訂單回溫,而且訂單需求量與工廠最大產能負荷差不多,請問你們如何面對這樣的局面?」林老師再提出關鍵議題。

「這沒問題的!二、三年前我們已經面對過了,當時全公司發揮團精神,都能完成客戶交付的訂單,達成公司設定的目標!後勤支援部門大主管述及過往風光事蹟,好不驕傲!

林老師不為所動,心裡很清楚,他說的內容剛好與實際的狀況相反,其他同事不好在公開場合戳破謊言,其實,當年全公司上上下下忙得焦頭爛額,在大量出貨之下,延遲出貨事件經常性的發生,客戶抱怨回覆不完,生產與業務部門之間不斷拉扯,不但相互推卸責任,在績效指標制度之下,更加劇各部門的各自為政、自掃門前雪,根本毫無共識可言。

「根據六小時震撼教育課程所學內容,你們面對市場訂單回溫之後,自我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什麼?」林老師重複不斷地強調TOC精神-專注於瓶頸"的重要性。

「瓶頸在那裡?」有一生管人員答。

「沒錯!一旦市場訂單回流超出工廠產能所能負荷,那麼工廠的瓶頸將會落在那一個製程呢?」林老師繼續問。

「表面黏著製程。」另一生管人員回答,多數人點頭無異議。

「此時你們勢必採取24小時緊盯瓶頸站】的改善概念,請問實務上你們會如何做?」林老師問。

「為了確保瓶頸-表面黏著製程不會因前製程來不及供料而停止生產,所以在瓶頸之前騰出一塊緩衝區域,劃分成三區,每一區可放一天的數量,同樣可將三區各別命名為【今天】、【明天】以及【後天】,由瓶頸主管及生管人員24小時緊盯著瓶頸之前【今、明、後】的來料狀態,當天一早上班,就開始追趕後天應該抵達瓶頸的來料。」有一生管人員答。

「哇~你真行!剛剛瓶頸在市場所發展的【緊盯瓶頸站】方法,也能用在工廠的瓶頸製程。」林老師稱讚該生管的頭腦靈活。

「那麼,每天下班之前,生管人員也必須提供大後天預計抵達瓶頸緩衝區的來料清單嗎?另一生管人員提問

「非常好!就是如此!」林老師答。

「既然只需要緊盯瓶頸製程,那麼生管人員只需要針對瓶頸製程安排生產優先順序就好了,不是嗎?」又有生管人員問。

「其實,實務上需要【緊盯三個地方】,換句話說生管人員需要"提供三個製程"的生產優先順序,也就是生產排程。」林老師回答。

「瓶頸製程是一定要的!還有那裡需要呢?」生產課長提問。

「我想滿足客戶的需求非常重要,所以"最後一道的出貨製程"一定需要明確的出貨優先順序吧!?」有一生管人員問。

「太棒了!還有第三個地方呢?」林老師繼續問。

…………….等待片刻,依然沉默無人回答

「這一個地方牽涉到解決【個人效率的迷失】的第二個改善概念-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」林老師給予提示。

…………….大家更模糊了,無人回答

「第三個需要緊盯的地方是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【投單】的位置。」林老師公佈答案。

「所以"第一站的製程"一定要有明確的"生產"優先順序。」生產課長回答。

「不是"生產"優先順序,而是【投單】的優先順序!」林老師糾正生產課長的理解。

「生管人員負責【投單】,難道要緊盯的地方是"生管單位"嗎?」生管課長近乎玩笑地回答。

「正確答案!第三個需要緊盯的地方就是"生管人員"的【投單】,也就是生管單位必須要有一套明確的"投單"優先順序。」林老師說完,留給在場人員十分鐘彙整以下的結論內容。


24小時緊盯瓶頸站】改善概念應用在"按訂單生產"的作業型態時,工廠實務操作上,必須緊盯三個地方:

  1. 最後出貨製程(要有"出貨"優先順序的排程)
  2. 瓶頸站(要有"生產"優先順序的排程)
  3. 生管人員(要遵守對首站製程的"投單"優先順序)

而第(三)項也是解決【個人效率的迷失】的第二個改善概念-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實務應用的成功關鍵。


五、來自生管單位的反彈

【投單】的優先順序不應該屬於"生管人員"的責任,應該由生產單位的第一站製程來管控才是正確的,不是嗎?」有一生管人員提出疑問。

長久以來,生管人員經常因交貨不順遭受業務及業務人員的責難,而生產部門卻好像沒有責任似的,於是生管人員養成了一種心態-"工單只要給產線,責任就歸產線了",將來發生交貨不順的時候,生管人員的理由-"我很早就發出工單到產線了,都是生產線自己做不出來喔!"。

(附註:"工單"也可稱為"生產製令"

林老師接著反問:

「交由第一站製程來管控投單,你的意思是說:"生管人員發給工單之後,第一站就按工單上的投產日期生產就可以了!",是這樣嗎?」

「是的!」該生管人員很堅定地回答。

「首先,根據我們六小時震撼教育課程的TOC學習,整個工廠都是配合"瓶頸製程",也就是瓶頸決定整個工廠的營業額,所以"瓶頸製程"的權力最大,第一站製程不一定需要按工單上的投產日期生產,而是按"瓶頸製程"的"缺料"緊急程度來投產,同意嗎?」林老師問。

「同意!」該生管人員答。

「所以第一站製程不一定能夠按工單上的投產日期開工!是不是」林老師問。

「是!」該生管人員答。

「另外,之前課程讓我們學習到"過多的工單留在產線,做錯工單的機率非常高!",記得嗎?」林老師再次反問該生管人員。

「記得!」該生管人員很緊張地回答,本來忘了,林老師一問就記起來了。

「所以不能把過多的工單放在產線,以免被偷拿去投產,同意嗎?」林老師再問。

「同意!」該生管人員回答。

所以源頭的生管人員必須管控工單的發放,嚴格遵守"只發放當天的工單"的紀律條文!同意嗎?」林老師繼續問。

「同意!可是如何定義"當天的工單"呢?」有一生管人員反問林老師。

「例如你們生管以前規定只能投30天後要出貨的工單,那麼從出貨日往前推算30天的那一天日期,就是這張工單的投單日期。有疑問嗎?」林老師回答。

「我們以前就是這樣做啊~」後勤支援部門大主管又在捍衛自己的立場,其他人無言。

「是嗎?你們的生管人員將30天視為"聖旨"嗎?還是"參考值"而已?其實在生管人員的內心裡,早投幾天、晚投幾天都無所謂的,反正你這位大主管也不會天天來稽核是否遵守投單紀律,不是嗎?」林老師反問。

「可是,我們真的有很多的急單或插單,根本無法精準保持30天啊~後勤支援部門大主管很實務地陳述不確定的狀況

「沒錯!實務上一定會有急單或插單的,尤其市場景氣差的時候,更多的急單或插單,而且你又放寬至60天,更不可能精準保持60天的投單了。」林老師再補充。

「對啊~後勤支援部門大主管再同意不過了

「不過,如何能夠順利完成急單或插單才是真正的重點!如果生管人員遵守投單日期的紀律文化,這樣就能輕鬆完成急單或插單的話,你願不願意"遵守投單日期的紀律文化"?」林老師再反問。

「當然願意了~後勤支援部門大主管回答


六、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的原則

「在你們的現場,有一張工單,數量大約等於每日平均出貨量,如果從第一站製程開始加工,當它出現在瓶頸製程(表面黏著製程)的一霎那,大約是在第幾天之後呢?」林老師問。

「大約12天,"軟式印刷電路板"的製程很複雜的。」後勤支援部門大主管非常熟悉各製程的生產前置時間,雖然不同產品類別加工程序應該有所不同,12天還是可以涵蓋大部份的產品類別

「接著從瓶頸製程(表面黏著製程)開始加工,一直到完成最後一道出貨製程,大概需要幾天的時間?」林老師繼續問。

「5天。」後勤支援部門大主管未多加思索,立即回答。

「前後製程合計17天就足夠完成 一張()的工單,生管人員為何要提前30天,甚至60天呢?」林老師也馬上提出挑戰。

………(沉默)………」生管人員沒人回答,包括後勤支援部門大主管。

「其實你們的17天已經加了超多的緩衝時間,真正有附加價值的加工時間不足十分之一,其它都是等候、排隊以及應付種種異常狀況的時間,同意嗎?」林老師問。

「同意!」多數人異口同聲答

「未來市場訂單回溫,如果你們的現場依然充斥著30天到60天的工單數量,製造現場的情況會如何?」林老師再問。

「應該17天的工單量就足以運轉整個生產過程,塞了超多的30~60天的工單量,生產流動性差,生產優先順序經常錯亂,各製程為了彌補錯誤,不得不變更生產的工單,勢必犧牲超多的產能,終究會影響對客戶的出貨表現了。」有一生管人員邊回憶邊回答

「所以針對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改善概念,你們準備採取什麼作業方式呢?」林老師最後提問。

「我們會按照課程所學習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(註二)的內容去發展新的作業方式的。」後勤支援部門大主管回答。。

「好的!二周之後瞧瞧你們的進展如何?」林老師答。


林老師結束首次的實地輔導,下回再蒞臨這間工廠已經是半個月以後的事了,林老師預計經歷四次(二個月)的會議室研討過程,這些主管們才能展開解決【個人效率的迷失】的實際做法,不過林老師不擔心,一旦大多數人有了共識,第五次以後的進展就非常快速了。


(註二)



於桃園家中

05/05/2019

後記 :

本文描寫作者輔導生產"軟式印刷電路板"工廠的過程,本篇揭露首次輔導如何解決工廠管理的問題根源-【個人效率的迷失】,如何實務應用二個改善的概念-【24小時緊盯瓶頸站】以及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,以及輔導過程如何化解來自於那些"什麼事都要管"的高層阻力,作者深信當傳統錯誤的觀念尚未打破之前,任何新的做法都是窒礙難行的。

另一個方便閱讀的網頁: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06 看醒悟學供應鏈管理學習到了沒

一年的 TOC 學習即將結束,如果你無法在短短的 30 分鐘之內,使用" TOC 的語言"將『醒悟』書中 〝 供應鏈管理 〞 的演進說得流暢的話,必須承認自己的不足,看清自己尚未完全踏入 高德拉特 博士 TOC 『醒悟』的世界! TOC 的"觀念"難以被一般人所接受,無法進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