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6月4日 星期一

淺談『策略管理』- 管得有道理

淺談『策略管理』- 管得有道理
-   部門經理級以上主管篇
一、兵敗如山倒
市場並沒有想像那麼好,去年此時客戶雖然承諾絕對有足夠的訂單給我們,事實上直到現在,一點復甦的跡象都沒有,客戶的明星產品已經庫存一大堆,此時此刻不需要我們再運送零組件了,我們投資的專用設備已經有一半停擺在全球各工廠,為了不讓資源浪費,業務還繼續以預估市場量要求工廠製造生產,應該說是工廠端強烈要求業務給訂單,以免浪費既有的投資,工廠廠長一方面施壓力給業務,一方面準備裁員。讓公司轉虧為盈,或賺更多的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裁員的方式或減少費用支出的方法。雖然業務明知知此明星產品正處在產品生命週期的衰退期,客戶不會再有大量訂單了,仍然繼續要求客戶下訂單,殊不知,下愈多,客戶的庫存會愈多,而咱們將來要處分的庫存也愈多,雖然客戶確實下了訂單,我們不會有損失,但同時間已經將問題轉嫁給客戶了,造成客戶未來的困擾(庫存變多),彼此信任感逐步降低,客源也慢慢的流失,為了開發新的客源,又必須投入額外的業務資源,短期內不會馬上有成果,客戶與我們都將落入"雙輸"的局面。

 「你認為歐洲新廠的前景如何?」一年前,公司奉派歐洲建廠的魏廠長被柯董邀請至他的辦公室,並且丟了這個問題。
「客戶已經改變策略,原來以當地生產當地交貨的策略已經改變,整體的成本還是一項重要贏得利潤及攻佔市場的利器,未來的訂單已盡數流向中國大陸,歐洲競爭力開始下降了。」魏廠長回答。
魏廠長要靠目前歐洲的團隊去找新的客戶,可是一群以生產製造為背景的人去當業務,短期內想得到新訂單何其困難,沒訂單歐洲工廠就完了。其實以TOC的理念去思考總公司因應對策,應該撤換以製造專長的魏廠長,改調派以業務為專長的區域總經理來經營才是對的,歐洲廠的“限制”是市場沒有訂單,不能因為事業群沒有替代人選而硬要魏廠長去接單,以速度取勝的市場趨勢來看,等他接到訂單,工廠已經虧損一段時間,公司整體績效也招到破壞。
 人力資源部的辦公室,張處長對製造部黃經理提出一些質疑:
「上個月你們才列出裁員名單給人事,而且我們人事部也照計劃將大部分的建教生及臨時工給辭退,現在馬上又要引進100個人,怎麼會有如此粗糙的決定呢?我們可以想盡辦法找新進員工,可是這段訓練的期間,製造的品質一定大受影響,製造成本無形中也會增加,不是嗎?」
「沒辦法,市場變化太快,客戶已經跟我們說對不起,我們能怎麼辦?」黃經理無奈地回答。
對於這樣的回答,張處長快要瘋了,不知道發生過多少次這種可笑的決策,才剛遣散部份人力,沒多久馬上又接到申請相同技能的人力需求,為了應付這種不可思議的人員變化,我們得付出多少的整體損失,例如重新訓練新進人員造成的品質變異成本,招募成本以及侵蝕掉許多相關人員處理變異的寶貴時間,而這些人原本能夠為公司創造更多的有效產出等等,沒有站在公司整體的角度去思考這樣的問題,實在無法體會其中的可怕之處。
 柯董望著辛苦建立的公司,現在的組織無法承接快速的業務擴展而陷入困境,不僅僅在市場上節節敗退,兵敗如山倒,在內部組織也是。他內心思考公司的問題出在那裡?
「過去無論市場景氣好或壞,對公司的影響其實並不明顯,畢竟組織體積小容易應變與處理,現在變大了,一旦出問題,牽涉到的層面就大多了,動作也遲緩了。可是為何我們會陷入這樣的困境呢?難道沒有一種技術可以避免它發生嗎?我們的核心問題出在那裡?」柯董左思右想,希望能推測公司真正的核心問題。
「難道公司一開始的策略就大錯特錯嗎?是否整體市場變化已經超出想像,而我們依然用十幾年前的小公司經營模式,應該如何改變策略或經營管理模式才是正確的?我要如何脫離這樣的困境呢?」柯董知道更困難,不過他已經準備好要面對公司的核心問題了。
  
二、尋找改革的方向
「喂!喂!魏廠長嗎?我是柯董,聽得到我的聲音嗎?」柯董拿著電話聽筒大聲吼著,網路電話的品質為什麼這麼差,公司投資在歐洲某個尚未完全開發的國家,國家整體建設多有缺陷,如果不是客戶的強烈要求,誰都不願意來此投資。
「魏廠長,我已經收到而且也讀了你寫的有關TOC應用在生產管理與專案管理的短篇文章,是否有TOC應用在策略規劃與管理的技術資料?真的有嗎?太好了!」一個月前,柯董拜讀了魏廠長發表的TOC文章以後,直覺地認為TOC可以解決整體組織的核心問題,但需要找一位專家來幫公司診斷,魏廠長會是一位優秀的內部顧問,先讓他帶領自己進入TOC的領域,當了解TOC的威力之後,自己再著手進行公司整體的改革。
柯董繼續和魏廠長對話:
「魏廠長,下次何時回國?我想請教你有關策略規劃與管理的TOC技術。一個月後,太慢了,不過也沒辦法,我想你的建廠工程非常重要。等你回國,希望你給我一整天的時間討論,對我非常重要。先謝謝了。」柯董問了一些魏廠長有關建新廠的狀況後,結束通話。
 遠在歐洲的魏廠長放下電話筒,內心充滿著前所未有的激情,最近愈來愈多人想進入TOC的殿堂,資財部王經理(雖然已經離職)、專案經理傑西以及剛剛通電話的柯董,層級愈來愈高的管理者已經開始自我省思如何提昇自己的能力,過去的管理模式應付現在的市場並不是最佳的。想想自我訓練具備TOC的能力六年後,在公司總部花了將近三年時間將TOC應用在生產管理領域,雖小有成就,卻在組織快速擴展的情況之下,自己被奉派歐洲蓋廠,僅僅去年一年時間,自己在總部製造現場所建立的基礎,逐漸崩潰,現場TOC的中堅幹部已有大半離職,現場管理能力愈來愈不足。未來的一年,必須改革,我相信一定會有重大的改變,因為TOC的影響力已經逐漸擴展到公司每個層級與角落,雖然不夠扎實,只要高階管理階層接受TOC的洗禮,一聲令下,自然水到渠成。
  
三、TOC技巧自我的演練
魏廠長為了能給柯董簡單易懂的TOC介紹,他重新檢視過去手上擁有的TOC技術資料、其他公司的案例以及自己的實務經驗,希望透過每一次自我的演練過程中,獲得更多對TOC的瞭解,過去十年來就是用這種方式不斷地、一點一滴地提昇TOC理論與實務的功力。魏廠長將最近探討有關專案管理的菁華,利用心智圖法的表達方式將其默寫在白板上:
寫完之後,他重新一項一項仔細地讀著,希望從這白板當中找出一絲絲新的體會,可惜沒有;魏廠長將白板擦乾淨,重新再默寫一遍,寫完後再細讀,再擦掉,再默寫,再次細讀,如此經過五次,確定已經沒有新的體會,這才罷手。
接下去,他開始整理TOC應用在策略規劃與管理的技術資料,對魏廠長來說,面對新的領域並不難,難的是改變高階管理者的觀念模式,他們會以過去自己成功的經驗抗拒改變,許多提出變革的公司,通常都會借重外部顧問資源的協助來完成變革,所謂「外來的和尚會唸經」就是這個道理。
夜已深,魏廠長仍孜孜不倦地充實TOC的知識……直到凌晨。

四、何謂好的策略
柯董終於等到魏廠長休假回國,大約有半天的空檔可以和他商討有關策略規劃的疑問。
「身為股東之一,你認為好的策略應該具備有那些條件?」魏廠長對柯董丟出第一個問題,他深信唯有透過自己思考判斷的知識才能真正深入人心,強制灌輸的填鴨式知識無法令人信服。
「當然一定要讓公司賺錢,而且愈多愈好。」柯董未加思索地回答。
「還有呢?
………」柯董回答不出。
「不需再用股東的角度去想,用員工的角度回答。」魏廠長提示他。
「讓我有工作做,而且要讓家庭生活毫無憂慮。」柯董懂了,他繼續說:
「我要讓客戶認為我的公司值得繼續往來。」
「很好,還有嗎?」魏廠長讚許柯董。
………沒有了吧!?」柯董想不出來。
「公司對國家社會,甚至全地球是否應該也有些許的責任呢?」這次魏廠長用比較明顯的提示。
「沒錯,咱們不能犯法,也不應該破壞地球。」柯董回答。
當柯董說完,魏廠長在白板上寫下以上的結論:

好策略的四大條件:
1.  對股東:要賺錢。
2.  對員工:提供好的工作及滿意的環境。
3.  對市場:提供滿意的服務。
4.  對社會:遵守法規,保護環境。

柯董邊看邊思考,他說:
「最近幾年,幾次裁員動作已經違背第二個條件,可是我們實在擋不住市場的變化,過度的投資造成我們不得不如此做,真的有不裁員的公司嗎?不裁員無法賺錢,勢必無法符合第一項。」
「看起來,這幾年我們沒有做出好的策劃規劃,同意嗎?」魏廠長說。
「嗯……,好不好我不會說,只是覺得每年做次年的預算數字,都不準,次年都會大改變,而且都有出乎意外的大變化,今年也不例外。業務的市場預估突然提高許多,需要馬上投資設備及人力,然後再因市場並未如預期般的熱絡而裁員,多出來的設備無法轉賣,只好擱置按月提列折舊。嗯……,我想你是對的,我們的策略不夠完美。」柯董不情願地回答。
「其實產品市場與製造現場一樣,到處充滿著無法預估的狀況,大部份經理人幾乎花費他所有的時間在解決現場異常的問題,根本無法思考如何找尋可以永久解決異常的對策與行動,所以更談不上為公司提供可以持續賺錢的策略。」魏廠長繼續說明:
「當我們在談策略的時候,實際上,由上而下應該要分成三種層次:
1.   公司(Corporate)策略,談的是公司應該從事何種行業。
2.   市場(Market) 策略,談的是公司如何在企業裡競爭。
3.   功能(Functional)策略,談的是公司內部需要有何種行動來支持市場策略。
而第2項與第3項合稱為公司的經營管理策略,談的就是公司內部如何以一個生命共同體的方式來營運。基本上,如果組織有一套嚴謹、完備及可執行的好策略的話,在經營上應該不會有大問題,同不同意?」
「同意!」柯董回答。
「而事實擺在眼前,公司發生的異常情況非常頻繁,新專案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延誤,生產管理上則經常無法準時交貨、無法回應緊急訂單、材料超耗、庫存過多及報廢品充斥等;在市場面的狀況有降價的壓力愈來愈快、產銷及工程三方面的衝突愈來愈激烈以及經常沒有達成營業目標;在人的管理及公司文化的問題,有管理者管理能力的不足、部門本位主義重、流動率高而且找不到優秀的人才、部門績效數字好得難以置信卻無法讓公司發揮整體的績效等。」魏廠長等柯董吸收並提出疑問。
「沒錯,公司績效明明就沒那麼好,各部門的績效指標數字卻都很漂亮,另外高階主管也並未以公司整體來考量人員的調度,一味地保留自己單位的優秀人才,不願意支援其他單位,即使有,也是心不甘情不願地被上級脅迫答應。」柯董提出他的看法。

五、策略的核心問題
魏廠長拿出一本3M便利貼紙給柯董,他說:
「請你舉出我們公司目前規劃與策略上的問題,寫在貼紙,將它貼在白板上。」
於是柯董開始針對公司規劃與策略上的現況,寫下一些問題點:
1.   許多改善活動並沒有得到期望結果,短期有用,但是經常重複發生(沒有解對問題)
2.   為未來訂單在哪裡感到憂心
3.   缺乏明確的目標
4.   管理者的時間大部分著重於解決今天的問題,而不是規劃未來
魏廠長另外寫了三點,徵求柯董的認同後,貼在白板上,
5.   我們的策略常是空想或束之高閣
6.   高階主管對未來沒有明確的共識
7.   未來產品定位不清楚

「你發現這些問題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現象嗎?」魏廠長問。
「一級主管90%的時間、精力與重心皆放在解決今天的問題,要他們騰出時間規劃未來,比登天還難。」柯董經過二分鐘的摸索,得到了結論。
「太棒了,一針見血!所謂的“今天的問題”指的是市場與功能上的問題,也就是經營管理問題。如果我們可以停止抱怨與救火,將“今天的問題”降到最少,好的經營管理策略才有時間被創造出來,可是真的有這樣好的營運模式存在嗎?要找出可靠的營運模式,必須先找出所有“今天的問題”的根源所在,TOC認為這些問題可能來自一個深層的核心問題,唯有尋找核心問題,建構出來的可靠營運模式才是可行的。」魏廠長說明一段落停下來。
「沒錯,唯有針對真因下對策,才能防止問題再犯。請你繼續。」柯董回應。
魏廠長在白板上畫了一張衝突圖,他說:
TOC認為必須要化解這張經營管理的衝突圖,才能建構出可靠的經營模式。」
魏廠長望著充滿迷惑眼神的柯董,他開始解釋:
「經理人為了要做好管理工作,必須控制成本,另一方面,經理人為了要做好管理工作,也必須要保護產出;為了要控制成本,他需要採取一些行動以便達成好的部門績效,另一方面,為了要保護產出,他需要採取一些行動以便達成好的組織整體績效。而一般人認為這二者互相衝突。」
「我不懂,可以舉例嗎?」柯董希望得到更多的資訊。
「例如製造部現場,月初,貨不趕,主管要求嚴格管制加班,控制成本;月底,貨交期趕不上,主管會要求加班,必要時用跪的求現場人員加班,絲毫不考慮成本的因素,這種稱之為“月底症候群” 的管理方式,比比皆是,上半月重視成本的控制,重視部門績效,下半月重視有效產出,追求營業額才是重要的事情,月底成本提高微不足道,所以這二者互相衝突。」
「懂了,長久以來多數的經理人當它是最適當的管理方式,我想這種管理模式絕對不是我們要的,否則我們怎麼會落到這樣的困境。」柯董等待進一步的解釋。
「柯董説得沒錯,這樣的管理模式並非我們要的。首先我們要將好的部門績效與好的組織整體績效相結合,最終要追求的是好的組織整體績效。現在公司組織整體績效決定在那一個部門身上?」魏廠長提出問題。
「組織整體的績效是每一個部門一起貢獻自己的力量,只要做好本身的工作,組織整體績效就會變好。所以現在公司組織整體績效不好是每一個部門的責任,問題出在所有部門並未做好自己的份內工作。」柯董回答。
魏廠長在白板畫一連串的環,並在環上註明營運活動的名稱,接著他提出一個問題:
「這是一條由許多鐵環所組成的鍊條,請問整條鍊條的強度決定在那一個鐵環?」
「最容易斷的那一個環!」柯董回答。
「沒錯,最弱的那一個環。同樣的,組織運作也是由一連串的部門所連貫起來,每一個部門雖然都做好了本身的工作,但是組織整體績效不會將各部門的績效一一加總起來,公司組織整體的績效最終還是決定在最弱的那一個部門。我們公司的問題在於過份地強調每一個各別部門的績效的結果,往往忽略真正需要集中火力支援的最弱部門。」魏廠長等待柯董的消化。
「如此說來,經理人強調個別部門績效的管理方式,完全違背TOC的理念。」柯董不情願地做了結論,因為過去他也是如此管理方式。
「是的,我們公司的經理人也以這樣的觀念去管理工廠,要改善公司整體的績效,就要徹底改變這樣的經營模式,要用“最弱的一環”作為最高指導原則,建立一套嚴謹可靠的經營模式。」
魏廠長補充說明後,二人起身泡杯咖啡,準備下一回合的研討。

六、TOC的洗禮
TOC將“最弱的一環”稱之為“限制“,對不對?」柯董問。
「沒錯,如果“最弱的一環”發生在製造現場,則稱為“瓶頸”,現在我來示範如何用“最弱的一環”作為最高指導原則,建立一套嚴謹可靠的現場管理模式。」魏廠長準備開始帶領柯董進入TOC的世界。

「既然我們以“最弱的一環”作為最高指導原則,身為製造現場主管第一步就是要找到它,最弱的一環,也就是瓶頸,如何找?假設,產品是經由一系列5道不同的設備依序加工完成,每部設備的每日產能不盡相同。」魏廠長在白板上畫了以下的圖形:
「瓶頸在那裡?每日最高產量多少?」魏廠長提出問題。
D是瓶頸,每天可以生產10件。」柯董回答。
「答對了,不過不是每天都可以產出10件,而是每天最多只能產出10件,為什麼?」魏廠長又提出了問題。
「哇阿哉?」柯董俏皮地回答。
「如果C設備出問題損失了一些時間,只能產出8件,結果整體產出量同樣也降低到8件,而這種情況,在製造現場隨時隨地都會發生,現在只有5台設備,如果是100台設備連續性的生產線,發生狀況的頻率更高,更不容易有10件的產出。瞭解嗎?」魏廠長稍事休息。
「瞭解了,《目標》那本書有提到統計波動與依存關係二者會影響製造現場的績效,應該就是這個道理吧!」柯董回答。
「太好了,你已經愈來愈清楚TOC的觀念。第一步你已經找出瓶頸了,接下來如何做?」魏廠長繼續問問題。
「當然是要充分利用瓶頸的產能了。」柯董信心十足地回答,他已經回憶起《目標》精彩的內容。
「很好,實務上,我們必須用另外一個角度去看,絕對不能浪費瓶頸的產能,最簡單的想法或作法就是一天24小時不停生產,而且需要專人監控瓶頸站,做到這二點,就可以輕而易舉的獲得額外20%的產能。我剛加入公司行列時,很快地發現塑膠射出製程是生產的瓶頸,我們一方面外包此製程,但是現場也經常保持20%的設備停機,最不可思議的是,當時的製造經理竟然沒有指派任何現場主管負責該製程,可想而知工廠浪費了多少的產能,如果你身為製造部經理,你會如何處理?」魏廠長提出實際例子,希望柯董能體會TOC的強大力量。
「絕對不能浪費瓶頸的產能,所以我猜想休息及吃飯時間應該不要停機,安排一位課長負責塑膠射出製程,每天幫我盯著它。」柯董回答非常俐落。
「完全正確,但是你如何執行24小時不停生產,總得吃飯或上廁所吧?」魏廠長再問。
「再多聘用一些作業員,訓練他們能操作多數機台,調度方便。」柯董答。
「不錯,大多數的管理者會要求更多的資源,但具有TOC觀念的管理者則有不同的做法,當瓶頸站人員需要休息及吃飯時,他馬上以非瓶頸站的人員取代,甚至安排技術好的組長或物料員替補,這就是TOC現場管理模式的第三步,非瓶頸站要全力配合瓶頸站所做的決定,所有公司最難做到的一步,它隱藏一個非常難改變的舊習慣,你可以告訴我嗎?」魏廠長提出比較難的問題。
「我想各製程領班即使擁有多餘資源,也會儘量隱藏,不願互相支援,因為沒有任何的好處。」柯董回答。
「為何沒有任何的好處?」魏廠長使用5W1H手法。
「因為他幫了瓶頸站的忙,他的績效沒有比較好?反而比較差。」
「為何幫別人績效反而變差?」第二個5W1H
「因為他的作業員一定不熟悉瓶頸站的操作,所以需要多安排派人力才能達到標準產量,他的團隊效率就差了。」
「如果能增加工廠的有效產出,他的團隊效率差有何關係?」第三個5W1H
「有關係,每週績效考核的會議,都會被K,而且效率獎金拿不到。」
「你是說非瓶頸站的效率低,可以增加工廠整體有效產出,反而要受懲罰,拿不到獎金,怎麼會這樣?」第四個5W1H
「沒辦法,制度就是制度。」
「如果是你,如何做?」第五個5W1H
此刻,柯董停下來思考魏廠長最後一問題,真的是很難做到第三步,需要勇氣與決心徹底顛覆傳統,他回答:
「取消個別部門效率獎金制度,以整體有效產出做為績效評估的依據。」
「很好,TOC絕對要求瓶頸站的100%效率,其他非瓶頸站不需要高效率,需要的是配合瓶頸站的所有決定,即使要改變或取消既有的政策。」魏廠長做了結論,然後繼續說:
TOC現場管理模式的第四步,提昇瓶頸的產能,如果經過第三步的努力,瓶頸站仍然不變,此刻才開始投資設備、人力或其他資源。」
「看起來第一步到第三步不需要投入任何的金錢,馬上獲得20%以上的產能,我想瓶頸應該已經不是瓶頸,不需要進入到第四步。」柯董提出他的見解。
「沒錯,可以直接跳到TOC現場管理模式的第五步,一旦打破瓶頸,回到第一步,不要讓自己的惰性變成瓶頸。」魏廠長說完,在白板寫下現場管理模式的五步驟:
1.   找出瓶頸
2.   充分利用瓶頸的產能
3.   非瓶頸站要全力配合瓶頸站所做的決定
4.   提昇瓶頸的產能
5.   一旦打破瓶頸,回到第一步,不要讓自己的惰性變成瓶頸

「如果所有經理人都能打破過去的思考模式,建立TOC管理五步驟成一套嚴謹可靠的經營模式,不需再花大部份時間去處理救火的事情,接下來才能有餘力做出好的策略規劃。」魏廠長做了結論。
「這樣說來,為了要做出好的策略規劃,我們的行動竟然是先建立一套以TOC為背景的經營模式。」柯董愈來愈清楚針對組織核心問題所做的行動,才是有效的行動。

七、經營管理策略的蘊釀
由於柯董很快速地接收TOC的觀念,魏廠長得以進入策略規劃的步驟。
「之前談過,市場策略及功能策略合稱經營管理策略,如何規劃出好的營管理策略,只有一句話。」魏廠長在白板寫下:
『我們如何往前走?取決於限制在那裡。』
「規劃好的經營管理策略,第一步如何做?」魏廠長提出問題。
「我想應該找出公司的限制。」柯董回答。
「如果限制是在市場,我們要如何做?」魏廠長問。
「第二步,找到吸引市場的各種因素,規劃市場策略,提出不可抗拒的市場提案。」柯董回答。
「功能策略如何做?」魏廠長問。
「所有功能策略所提出的行動,全部是為了配合達成市場策略的目標,這是第三步。」柯董回答。
「如果限制是在公司內部,我們要如何做?」魏廠長問。
「先規劃公司的功能策略,建立一套新的管理機制,其他功能需全力配合達成功能策略的目標。」柯董回答。
「接下來呢?」魏廠長問。
「如果限制仍然是限制,想辦法投資其他資源打破限制。」柯董回答。
「不同公司各自存在著不一樣的限制,當無法打破限制時,坊間有許多TOC的顧問團體可以協助提供解決方案,這些是TOC創始人高特拉博士率領的團隊所提出來的全方位解決方案,其中包括如何提出不可抗拒的市場提案、如何達成銷售交易、有效的產配銷供應鏈管理、生產管理、專案管理、人際關係以及組織規劃等。將來公司如果要確保改革能夠成功,來自於這些外部顧問的指導,絕對必要的。」雖然魏廠長具有TOC專家的能力,但是他明白“外來和尚會唸經”的道理。
「最後一步呢?」魏廠長問。
「一旦打破限制,回到第一步,找到新的限制,重新規劃策略,不要讓自己的惰性變成組織的限制。」柯董回答。
柯董至此已經對TOC的觀念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,憑藉著多年的高階管理經驗,短短半天四個小時就把魏廠長10TOC的功力,吸收消化後,納為己用。

八、未來的路
自從魏廠長回工作地之後,柯董試著將TOC的理念傳達給自己的部屬,如此可以一方面補強自己在TOC的不足,一方面自我培養說服高階經理人的能力。因為柯董位階夠高,利用“官大學問大”的人性弱點來推TOC,是非常不錯的方法。如此經過一個月的自我補強,他儼然已成為公司內部的TOC專家。
其實柯董心中一直都明白,唯有先建立一套以TOC為背景的經營模式才能做出好的策略規劃,全面推行TOC的觀念,才是長久有效的行動,再不久,他將進行公司的管理變革,公司許多既定的政策將會被徹底改變,當然不是藉由他自己的手,而是由一群TOC的外部顧問來進行改革,只許成功,不許失敗,他堅信未來的路絕對是光明的……

Nov.27th,2014
重修訂於新竹

後記 :

本文是作者一系列管理短篇文章之第四篇,作者在研讀TOC應用在策略管理的資料後,所編撰出來的短篇文章,藉由作者任職公司的實際活動當中,描寫高階管理者的相互學習過程,將TOC的技巧由淺入深、循序漸進地介紹給讀者。短文中強調二點:

一、        策略的核心問題是管理者每天忙於救火,而要解決忙於救火,就不能強調每一個各別部門的績效。
二、        策略做不好是來自於不好的經營管理模式,因為過份地強調每一個各別部門的績效。

工作文化的改變有其困難之處,唯有經由最高位者親自參與推廣,並透過外部顧問的從旁協助,方可達到預期效果,希望讀者吸取作者實際經驗,避免浪費推廣時間、徒耗公司資源,切記!切記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06 看醒悟學供應鏈管理學習到了沒

一年的 TOC 學習即將結束,如果你無法在短短的 30 分鐘之內,使用" TOC 的語言"將『醒悟』書中 〝 供應鏈管理 〞 的演進說得流暢的話,必須承認自己的不足,看清自己尚未完全踏入 高德拉特 博士 TOC 『醒悟』的世界! TOC 的"觀念"難以被一般人所接受,無法進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