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6月3日 星期日

淺談『專案管理』- 管得有道理

淺談『專案管理』- 管得有道理
-   專案經理與專案有關的成員篇
一、回國後的檢討
柯董在巡視全球工廠回國後,召集總部所有經理人開會。
「這次我到全球各廠視察,他們對總部決定移轉的新產品機種狀況,幾乎可以說完全沒有準備好,我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審查他們的進度,他們對新機種完全是一知半解,甚至對某些機種完全不瞭解,到底出了甚麼問題?身為總部的一員,到底你們在做什麼新機種移轉呢?」陸總經理非常失望整體產品開發及移轉的表現。
現場一陣靜默後,負責全球產品開發工程的徐副總說話了:
「我一直要求外廠能夠扛起責任,主動向總部提出要求,接下機種,不過效果似乎不是很好;」
徐副總繼續發言:
「當然總部專案人員沒有主動提供相關訊息也是一大主因,專案經理並未掌握好客戶的資訊,隨時傳遞給相關專案人員,尤其常因時間緊迫,提供給外廠不正確的訊息。我想我們總部的產品開發工程部應該會有許多的改善措施,對不對?秦副理。」
突然被質詢的秦副理,顯得有些措手不及,他回答:
「我們工程師其實很早就已經通知外廠負責的工程師提早來接,但是感覺外廠並不十分熱切地想要獲得資訊,可能因為在量產以前,我們總是要有許多次的設計變更,太早投入有可能浪費時間,我想總部的產品開發以後應該會和專案經理有更多的互動,多花一點時間和客戶討論設計的合理性,提早解決問題,而不是量產前才開始改善。」
「譚副理是否也提供一些意見,有關模具設計製作可以努力的方向。」徐副總請其他部門主管發表問題。
「模具部經常得到錯誤的圖面,或者是初期設計審查時的疏忽,往往要我們在短時間修改,是否是最終修正版,真的讓我們很困擾,連我們自己都懷疑它的可靠性,更何況提供給外廠的圖面。」模具部譚副理因為有充裕時間準備,所以慢條斯理地回答。
「我建議工程部、專案經理及業務應該負起責任,前段設計審查就應該看好品質,不要讓我們擦屁股,我們改好別人認為是應該,做不好就成了千古罪人,殊不知這是前面該做好的人沒做好。」譚副理義正詞嚴地陳述自己的委屈。

剛加入公司三個月的業務部彭處長接著發言:
「其實最近幾個星期,我和專案有關的主管,如業務吳副理、模具譚副理、工程秦副理、資材王經理以及徐副總經常就我們現有產品開發流程,開始檢討並提出改善行動,我想很快就會有成果。」

會議持續進行著,二個小時漫長的意見發表,依舊和往常的主管會議一般〝了無心意〞,既無結論也無法有具體行動,到底要如何〝專注〞在那一個關鍵點,每一個部門都有自己的一套,誰也休想去改變別人的想法。

望著這群來自各地的管理菁英,似乎每個人都說自己沒做錯,那為何事業部整體的績效表現愈來愈差呢?實在難以理解!


二、改革前的省思
公司設立專案經理職位,開始推行專案管理至今,已經有二年半了,每個部門都應該已經熟練專案管理的運作模式,修正錯誤,做好自己本份的工作,實在不應該有將近90%專案延後推出才對。看到每次延遲推出新產品,這些經理們總有提不完的改善方案,可是同樣的問題還是重複發生,這次也一定沒有結果,難道我就這樣生活在不確定的環境之中嗎?

在業務部的一角,負責某大客戶的專案經理傑西正埋頭如何排定量產移轉外廠的計劃,確認每一步驟沒有被遺漏,其實他更耽心另一件事,模具設計無法全球統一,每當總部的模具部在時間壓力下,往往犧牲品質偷渡過海給外廠,結果是外廠自己一邊罵一邊修改,對總部的信任蕩然無存。每次全球各廠同時量產後,才發現模具尺寸不同,做出來的東西當然也不同,當客戶要求全球供貨之下,各廠卻無法互相支援,而且無形中提高了管控的困難度,需要更多的資源去控管,避免混料……想到這裡,他已經頭皮發麻,案子看起來不會有好結果,我又要得罪客戶了。
「不行!我一定要找出辦法改變目前的狀況,我不能讓我的案子失敗,我需要有人來幫我診斷我目前專案管理的缺失,我真的需要。」張經理握緊拳頭下定決心地說。

製造彭課長今天是在職的最後一天,回想一年前的這個時候,魏廠長才剛剛外派建廠,新來的製造廖經理馬上改變生產管理模式,將原來在製造現場以TOC為主軸的管理模式,恢復以每個人員的效率為管理重點,結果短短一年內,製造現場已經無法掌握真正的影響營業額的關鍵製程-瓶頸,管理愈來愈難,狀況也愈來愈多……彭課長選擇離開,另闢戰場,只要帶著TOC的觀念,到那裡都可以立竿見影,看到成效。
「魏廠長回來,製造現場才會恢復生機,但是何時呢?」彭課長自言自語。即將要離開讓自己蛻變的戰場,回想三年來與魏廠長的並肩作戰所獲得的TOC技巧,不禁挺起胸膛展現出無比的自信,準備好迎接新的工作環境。


三、製造現場管理的啟示
柯董與回國休假的魏廠長在辦公室個別開會,首先他提出一個問題:
「魏廠長,你以前說到TOC很好用,為何不用在總部的製造現場?」
「用了,花了一年半訓練一批具有TOC技巧的現場主管,大約推行了三年,去年一整年被接手製造經理給中斷了,這一批人只剩下我身邊的廖課長,其他人全部因為管理使不上力而離職另謀高就。」魏廠長直言不諱。
「新的製造經理有何不當的管理方式,我看他管現場管很細啊,尤其把現場每個人的效率詳細記錄得很清楚,決不讓任何一個人偷雞摸狗或閒著沒事做,每週的效率報表多麼好。」柯董陳述接手製造經理的管理細密度很高,報表的效率數字都是100%或以上。

「既然每個人的效率這麼好,為何淡季出貨達成率仍然無法100% ?」魏廠長提出疑問。
「那是因為現場主管管理不好,掌握不住每個人在做什麼事,狀況才會那麼糟。」柯董認為製造主管依然管理得不夠細。
「不知柯董同不同意還是會有許多的無預警的異常狀況發生,它的確是存在的,任何管理者都無法確定它何時會發生,隨時都有可能造成停線,只是停的時間長短而已,而且不論停線的時間長短如何,效率報表永遠都是那麼的漂亮,完全沒有反應出工廠的整體表現--營收、利潤,不是嗎?」魏廠長思考如何才能說服柯董。他繼續說,
「與其專注每個個人的效率,而且都是事後的記錄,為何不致力於整體工廠的績效呢?找出影響整體工廠績效的地方,加以嚴格管控,使它發生的狀況最少,而且最好不必高階主管去要求,由基層主管自動運作,以整體工廠的績效為行動目標。」魏廠長停下來等柯董的回應。
柯董切入重點,提出二個問題:
一.   如何找出影響整體工廠績效的地方?
二.   如何管控才能使它發生的狀況最少?

「我想用TOC的聚焦五步驟就可以解答柯董的問題。」魏廠長在白板上寫下第一步驟:
一.  找出系統的限制(工廠稱之為〝瓶頸〞)
「影響工廠最大產出績效的地方,就是瓶頸,而且不同的產品線只會有一個瓶頸,試問現場製造主管有誰知道目前的瓶頸在那兒?如果不知道,如何知道自己的活動會對工廠整體績效有幫助,或者造成傷害也不一定。」魏廠長補充說明,柯董並沒有像往常一樣提出任何的挑戰性問題,他等待著。
魏廠長在白板上寫下第二步驟:
二.  充分利用限制(瓶頸)的產能。
「既然瓶頸是決定工廠最大產出績效的地方,那麼就應該有人專門盯著它,當它快出現狀況前,提早反應問題,提早採取行動,而且瓶頸應該是一天24小時不停的生產,任何停線都應該被追根究底,此時此刻,瓶頸的效率絕對要發揮到100%的境界。試問現場製造主管是否安排專門人員在瓶頸在那兒?如果沒安排,如何管控工廠整體的績效呢?」
「非瓶頸的效率怎麼辦?」柯董提出第一個挑戰性的問題,魏廠長早已經準備好答案了,他寫下第三步驟:
三.  非限制(非瓶頸)全力配合限制(瓶頸)所做的決定。
「非瓶頸一定有多餘的產能,所以有餘力配合瓶頸的決定,例如瓶頸需要24小時運作,因此吃飯休息時間就交給非瓶頸的人員來接替,也許此時非瓶頸的人員因為不熟練,往往二個人當一個人用,個人效率只有原來的一半,這種情況在一般傳統的現場管理規則裡,是絕對禁止的,但在TOC的世界裡是極為自然的。只為了達到整體工廠的最大績效,犧牲個人效率又何妨,非瓶頸不該要求100%的效率,它應該保持100%的〝可動率〞,瓶頸需要它協助,隨時都待命好。」魏廠長說明告一段落。
聆聽完魏廠長的TOC聚焦前三步驟,柯董抬頭沉思,心理想著:
「多麼不同的世界,我以為每個地方的細節都應該管才對,當我相信瓶頸決定工廠整體的產出之後,一旦瓶頸出現問題而沒有人來排除時,那麼整體工廠的績效就被埋葬了。對了,我在專案管理上的觀念是否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呢?在新產品專案導入,我要求專案經理負責排定計劃,我相信每個部門只要按計劃做好自己本份的工作,而且要儘早做儘速完成,那麼專案絕對可以如期完成,不過結果實在不理想。每個專案的瓶頸在那裡?有誰在管理專案的瓶頸?要如何充分利用?其他人要如何配合……」種種的疑問不斷浮現在柯董的腦中,因為TOC的啟發,柯董已經可以開始思考如何提出問題的改善方向。
魏廠長利用柯董沉思的時間,他寫下第四及第五步驟,他知道不必再說明下去,柯董可以自己去鑽研TOC的世界。
四.  提昇限制(瓶頸)的產能,如果限制(瓶頸)還是限制(瓶頸)的話。
五.  一旦打破限制(瓶頸),就回到第一步,不要讓自己的惰性變成限制(瓶頸)

四、專案管理核心的問題
柯董利用魏廠長回工作地前三天,二人就TOC的管理理念做了非常深入的討論,柯董已經是TOC的崇拜者,他已經準備好要進入TOC的實踐殿堂。
「傑西,你認為你的專案為何會延遲?」有一天柯董把專案經理傑西找來問話。
「計劃的每個部份都有突發狀況,而且很多,一旦有狀況,每個部門都在踢皮球,而其實此狀況是有可能預先防止的,但就是沒人提醒當事人,好像每個人只想做好自己的本份就好,不願意幫助別人。倒楣的是我,往往要花很多時間去協調被牽連的各部門去改正錯誤,有時還得受到他們的冷言冷語,還要重新修改計劃,並向客戶解釋為何延遲。」傑西小心翼翼地回答。
「總感覺除了我知道專案的完成期限以外,其他人並不把專案的完成期限當作目標。」傑西最後又補充了一句。
「告訴我,你的專案瓶頸在那裡?」柯董提出第一個問題。
「沒辦法知道,狀況太多,隨時都有瓶頸產生。」
「那麼專案開始計劃階段,你是否知道瓶頸在那裡?」柯董繼續問同樣的第一個問題。
「我不知道,我只要求各個階段負責人一定按時完成,而且愈早起動愈好,我會愈安心,所以我天天盯著每個人,希望他們趕快為我的專案做事。」
「嗯,這樣的專案管理方式,你覺得效果如何?」第二個問題被提出來了。
「當問題發生時,因為牽涉到太多的環節,幾乎可以說完全沒效果。可是這是唯一自己可以相信的管理方式,每個細節都必須要掌握,即使明知道不可能100%掌控得住。」傑西肯定地回答。

五、TOC應用在專案管理
這時候的柯董考慮要不要將TOC應用在專案管理的技術,傳授給小張,雖然說已經完全消化吸收過魏廠長所教的TOC理論,畢竟初學乍練,難保給錯方向。不管了,走一步算一步,應該可以解釋很清楚才對。

「傑西,要專案能夠成功,找出專案的瓶頸是第一步,〝要徑〞就是專案的瓶頸,同意嗎?」柯董開始他的首次TOC實踐之旅。
「沒錯,它是決定專案完成的最長時間,學校有教過。」傑西回答。
「傑西,想辦法說服所有成員以〝要徑〞為唯一目標,也就是以專案期限為唯一目標,專案內的每一小步驟的完成並不代表整體專案的成功,做得到嗎?」柯董詢問。
「試試看才知道。」傑西勉強回答。
第二步,充分利用要徑的時間,不能浪費要徑的一分一秒,同意嗎?」
「同意,雖然沒有付諸於文字,不過所有人員都是這樣做的。」傑西回答。
「如果真的如你所說,那就太棒了。不過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分析專案的時間,當開始準備專案計劃時,專案成員是如果預估他們所需要的時間?」
「除了模具部份硬性規定以外,其他人都用〝畫A〞(喊價方式)。」傑西回答。
「準嗎?合理嗎?有根據嗎?」
「其實每一個人都應該有他們自己工作步驟所需要時間的細部分析,他們根據它來預估,應該合理也很準。」傑西不太肯定的表情,既然合理又準,為何自己所有的專案都延誤?
「既然合理又準,為何你所有的專案都延誤?」柯董一針見血,正中傑西的心理,柯董繼續解釋。
「專案時間其實是依照以下三點來預估的:
1.  根據以往慘痛的經驗。
2.  涉及的管理層愈多,預估時間總數就愈大。
3.  為防範管理層刪減專案整體完工時間,執行預估者會灌水以求自保。
同意嗎?」
「同意。」傑西思考數分鐘後沒想到異議。
「既然每個人都加了過多的安全時間,那麼你就把每個人每個步驟的時間,全部砍一半,把多出來的時間當作要徑的緩衝,也就是整體專案的緩衝。」柯董在白板畫了示意圖。
原來的計劃時間 :

改變後的計劃時間 :

「由於以前大家放了過多的安全時間,所以大部份的時間都被每一個步驟的負責人給浪費掉了,浪費在排隊和等待,因為專案成員有以下的行為特性:
一、 『學生症候群』,不用急,所以到最後一刻才動工。
二、 多重任務。(一人身兼數職)
三、 各步驟的依存性,導致延遲的時間會累積,而提前完工不會講,所賺取的時間也不會累積。
同意嗎?」
「完全同意。」傑西愈來愈清楚柯董的分析。
「由於已經拿掉大家的安全時間,所以每一個步驟的負責人鐵定認為專案無法如期完成,這時所有人以要徑的緩衝時間為衡量績效的指標,每天回報真實狀況,一旦專案經理掌握實況,決策就容易下得準。」柯董繼續說明。
「接下來第三步,非要徑全力配合要徑的決定,所以非要徑也要有緩衝時間,以保護要徑不會因為非要徑的失誤而延誤。」柯董加畫一張圖在白板。

「非要徑的緩衝時間稱為接駁緩衝,按照剛剛的方式,砍一半步驟時間就可以獲得。到目前為止,有疑問嗎?」柯董補充說明。
「要推行這樣的專案管理新觀念,對我來說似乎有點困難,我希望柯董能夠親自向我的成員說明,如果沒有他們的共識與信任,他們決不甘願拿出安全時間,更不會向我據實以報,更何況我還沒消化完這些新觀念,沒把握說服所有專案成員。」傑西向柯董求救。
  
「我會的,不過我會請TOC的外部專家協助你,還有許多細部的專案管理技術需要由專家來指導你,如果你的專案成功了,我希望你能取代外部專家,開始推動專案管理的改革,用TOC的模式改革。」柯董結束了與傑西的面談。

柯董鬆了口氣,內心思考未來如何走,事業部需要徹底的改革,將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,過去十幾年,大家已經習慣於舊有的觀念,要改變,需要很大的勇氣,以及很努力地學習才行。

《完》



後記 :

本文依照作者在職工廠所面臨的專案問題改編成故事,因為TOC應用在專案管理上有許多的實務技巧,無法用短短的篇幅敘述完,雖然如此,作者仍然希望藉著書中人物學習TOC的過程,給讀者一些啟示與幫助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06 看醒悟學供應鏈管理學習到了沒

一年的 TOC 學習即將結束,如果你無法在短短的 30 分鐘之內,使用" TOC 的語言"將『醒悟』書中 〝 供應鏈管理 〞 的演進說得流暢的話,必須承認自己的不足,看清自己尚未完全踏入 高德拉特 博士 TOC 『醒悟』的世界! TOC 的"觀念"難以被一般人所接受,無法進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