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7月22日 星期一

第十三篇   『目標』在業界落地的實戰分享


林老師與班上一位同學陪同另一位年輕人步入研討會會場,沒有任何介紹,這位嘉賓逕自找了座位坐下來。


一、貿易商也能應用TOC嗎?

「這次研討會,有誰願意分享自己公司實際應用『目標』內容的TOC活動嗎?」林老師徵求不怕被挑戰的同學。

「我很想以任職的公司當做研討的案例,不過我們還不太敢導入TOC活動,總覺得公司型態不適用『目標』的內容,因為我們的運營模式屬於貿易公司的形式,沒有實體的生產線。」有一學生提出自認不可行的案例。

「你明知自己公司是貿易商,為何那麼期待被當做課堂的研討案例呢?」林老師對該學生提出挑戰。

「我也不知道?內心深處就是有那麼一絲的觸動,覺得所學到的TOC觀念應該可以讓營運變得更好!」該學生回答。

喔~你真的那麼相信TOC的威力了!」林老師笑著問同學們。

「好像是………..」該學生苦笑回答。

「這樣吧!你回公司之後,提供經營層一項TOC活動建議案,包含二天的TOC共識課程,以及林老師每二周一人次的蒞臨貴司輔導,前者按顧問講師的行情收費,後者只需支付微薄的輔導費及交通補助費,為期一年,並於實踐TOC改善概念之後三個月驗收成果,可視績效表現隨時終止輔導案。行嗎?」林老師問。

「行啊!」該學生很高興地回答。

「或許不久的將來,就由你來分享推動TOC的經驗了!」林老師對著該學生說。

「沒問題!不過我必須先說服上級接受輔導建議案,很期待林老師的蒞臨指導喔!」該學生有點兒擔心公司高層反對外部顧問的輔導,畢竟高層的自恃極高。


二、來自業界的TOC『目標』推動者

「既然同學們沒有推動TOC活動的實際案例可分享,今天就邀請在場同學的一位同事專程到來,分享他在工廠推動『目標』內容的經驗。」林老師說完,將講台交給外賓。


「各位同學好!敝姓,在工廠擔任製造部加工課課長的職務,約莫半年前,由於是市場景氣的回升,訂單量不斷攀升之下,公司決定推動TOC活動,我們先歷經林老師六小時TOC的震撼教育課程(課程名稱:洞察工廠管理問題,不花錢提升20%獲利關鍵!),然後持續五個多月,組員們與林老師每二周一次大約1.5小時的研討,包含前往現場實務學習。今天所要報告的內容是過去半年間,加工課在推動TOC活動的驗收成果。」藍課長把台下同學們當做長官,一副很嚴肅的表情做報告。


藍課長打出以下的投影片,然後說:

「今年一月上完TOC共識課程之後,確立了工廠的產能瓶頸是在加工課的BM製程,月產能大約600台。」





「經過六個月TOC『目標』內容的活動展開,針對BM瓶頸製程,統計六個月TOC活動期間每日實際產出量的數據,同時也將去年2018年下半年的數據一併列出,做為今年TOC活動成效的比較基礎。」藍課長一邊說明一邊打出以下的投影片。



「由於去年的下半年市場訂單突然的滑落,當時現場人力及工作班別銳減,不足以當做比較的基礎,因此我們僅擷取去年201856月份仍處於正常營運的資料,這二個月平均日產出27.4台。」藍課長打出以下投影片,並解釋說明。



「今年2019前三月,我們一邊
上課改變觀念,一邊現場實作學習,三個月的平均日產出35.6台,較去年提升了30%的產出數量。」藍課長一邊說名一邊打出以下的投影片。





「而且,這三個月我們只是應用"24小時緊盯瓶頸站的改善概念,然後發展出三個做法,執行之後,沒有花任何錢就提升了30%的產出量了。」藍課長一邊說明一邊打出以下的投影片。





「首先第一個做法,在BM製程掛出"瓶頸"二字看板,昭告全加工課人員"瓶頸"的重要,第二件事則要求作業者每一小時登記加工完成的數量,班組長至少每小時檢查一次。不過,我坦承前二個月幹部們並未確實做好"盯"的動作,主要是我自己調適不來,以往每一個製程都要管控,現在"只盯BM"簡直是大材小用,要我一個碩士畢業的課長整天站在BM製程,而且BM又是全加工課最費"人工"的地方,完全不是這間"高度機械自動化"工廠的關鍵製程,我確實很難接受"24小時緊盯瓶頸站的概念。」藍課長一邊說明一邊打出以下的投影片。





「慢慢地我接受了"24小時緊盯瓶頸站的概念,每日持續不斷地對班組長、作業員工教育訓練有關"瓶頸"的概念。接著,做了第三件事,在BM製程之前規劃了180台等代加工的緩衝區,並且按緩衝管理的紅、黃、綠狀況驅動前製程的作業速度。」藍課長一邊補充說明一邊打出以下的投影片。





「到了四月份,平均日產出為37.3台,又提升了 一些。」藍課長一邊說一邊打出以下的投影片。





「而當月我們仍用"24小時緊盯瓶頸站的改善概念,執行一件新的作業。」藍課長一邊說一邊打出以下的投影片。





「我們做了"多能工"的培訓,讓BM瓶頸製程連吃飯、休息時間都不停機,多人輪流,持續不間斷地生產。」藍課長一邊說一邊打出以下的投影片。





「來到五月份,平均日產出又提升至46.6台。」藍課長一邊說一邊打出以下的投影片。





「五月份還是應用"24小時緊盯瓶頸站的改善概念,實施一項新的措施。」藍課長一邊說一邊打出以下的投影片。





「為了不浪費瓶頸資源(人員)的寶貴時間,我們將瓶頸人員磨鑽頭的無附加價值的作業轉由線外人員去做,讓線外專人磨好鑽頭的備品。」藍課長一邊說一邊打出以下的投影片。





「六月份,也就是上個月的平均日產出提升至50.7台。」藍課長一邊說一邊打出以下的投影片。





「六月份同樣應用"24小時緊盯瓶頸站的改善概念,執行另外一項新的措施。」藍課長一邊說一邊打出以下的投影片。





「一樣是為了不浪費瓶頸資源(人員)的寶貴時間,這次我們不讓不良品(有毛邊)進入瓶頸製程,無附加價值的加工時間可減少360秒。」藍課長一邊說一邊打出以下的投影片。





稍事片刻,藍課長打出以下的投影片,發表最終的活動結論:

「經過六個月的TOC活動,相較於去年的表現,我們的整體產出提升了85%,而且是在沒有額外增加任何的資源,也沒有花任何的金錢之下完成的。報告完畢!」





台下響起持續不斷、震耳欲隆的掌聲。


三、簡單的事情,做起來不簡單。

「機會難得,同學們把握時間,可提出問題向藍課長請益。」林老師說。

「請問藍課長,你們實施的六項新的做法都很簡單,為什麼要花半年時間才能夠全部執行完畢?」有一學生提問。

「這都要怪林老師完全沒有教我們"怎麼做?",每次走到BM現場,他都氣急敗壞大聲說"有誰在24小時緊盯瓶頸站嗎?",好像只要看到我全天候站在BM現場,林老師就認為"這樣做就對了"一般。」藍課長語帶玩笑地回答。

「後來你不也都按照林老師的指示"24小時緊盯瓶頸站"了嗎?」該同學繼續問。

「當然!不過這已經是一個半月以後的事了!我不是普通的難搞!」藍課長笑著回答。


台下林老師也偷偷笑了,藍課長大學碩士畢業,出社會又在企業年少得志擔任課長,活動導入初期他非常難以接受違反傳統觀念的TOC,尤其當他自稱畢業論文也以TOC相關內容提出之時,更令林老師錯愕不已,也為大學指導教授的誤人子弟感到震驚。


「看不出藍課長你有那麼難搞啊?」該同學笑著問。

「不是我難搞,任何人只要"觀念沒改變"都很難搞!我掙扎了一個多月才完全接受TOC概念,我一直都被周遭的人所仰賴,非常享受每天被人追著跑,時時都很忙碌的日子,突然要我死守BM製程,其他地方都不要管,怎麼可能嚥得下那一口氣?前四件簡單的新措施耗用了整整四個月,你認為很慢,我身在其中,覺得能夠踏出那一步已經很不容易了!」藍課長最後表情很嚴肅地回答。

「所以藍課長的班組長在TOC導入初期,也就"上行下效",學你一樣很難搞,是吧?」該同學又問。

「是啊!不過當我們徹底改變觀念之後,就非常認真看待"瓶頸的產能",最後那二項新的措施,不必等我出手,班組長們各花一天之內就完成了,而且提升整體產出效果極佳。」藍課長很肯定地回答。


四、TOC-Lean-6 Sigma的融合應用

休息片刻之後,林老師提出了坊間出現不少"TLS"相關的議題:

「到底TLSTOC-Lean-6 Sigma)三者真的可以融合應用嗎?」

「一定可以的!」有一學生回答。

「標準的答覆!為什麼可以?」林老師反問該學生。

TOC先從瓶頸著手改善,我們可以將Lean以及6-Sigma的手法用在瓶頸的改善,這樣三者就融合在一起了。」該學生很直覺式地回答。

「如果有各有一位接受Lean6-Sigma嚴格訓練的高手,也參加了幾次TOC相關的課程研討會之後,邀請他們前往藍課長的加工課BM瓶頸製程,請問這二位高手會採取什麼樣的新措施?」林老師提問之後,留給學生們小組討論。

十五分鐘之後,其中一組的報告:

「我們討論之後,獲得令人相當驚訝的結論,Lean的高手會用價值流圖(VSM)分析整廠的生產作業流程,基於各製程"產能平衡"的前提之下,進行作業分析、簡化或重排,最終可能採用藍課長的第五、六項的新措施;至於6-Sigma高手會針對BM加工品質的穩定度做提升,藉由眾多品管與統計的分析手法來降低變異,換言之,他採取的措施應該與藍課長所列的項目應該搭不上邊了。」

林老師確定其他小組沒有額外補充之後,提問:

「按照這一小組的結論,你們可以稱這二位高手已經將TLSTOC-Lean-6 Sigma)三者融合應用了嗎?」

………(沉默片刻)………不算融合!」有一學生勇敢地回答。

「為什麼?」林老師反問。

「因為沒有先做到24小時緊盯瓶頸站"!」該學生回答。

「為什麼這二位Lean以及6 Sigma的高手不先做24小時緊盯瓶頸站"呢?」林老師繼續問。

「因為…………很難說服管理者24小時盯瓶頸站"!」該學生思考片刻後回答。

「為什麼很難說服管理者?」林老師繼續問。

「因為24小時只有緊盯瓶頸站"是一項違反傳統的"管理觀念"!」該學生回答。

違反傳統的"管理觀念"比較容易翻轉呢?還是既專業又流行的"工具手法"比較容易推動?」林老師繼續問。

「當然是"工具手法"容易導入!」該學生回答。

「未來如果有人自稱是TLSTOC-Lean-6 Sigma)的顧問老師,你們如何判定虛實?」林老師問學生們。

「問他24小時只有緊盯瓶頸站"的作法?」有一學生很天真地回答。

「你真的敢問TLS的顧問老師啊?不行喔~還是得保持尊師重道的基本禮節。」林老師回答。

「那就私下默默地觀察就好。」該學生又搶答。

「私下觀察的結果,還沒有學會融合三者的TLS顧問老師,應該不會採取那些做法?以藍課長的BM製程為例。」林老師再次提問,並進行學生們的小組討論。


十五分鐘之後,一組的報告內容:

「我們認為"還沒有拋棄傳統錯誤的觀念",也就是"還沒有改變並接受TOC觀念TLS顧問老師,只會採取與"工具手法"有關的措施,而不會採取與"違反傳統觀念"的措施,他不會採取藍課長所列的前四項措施:

1. 設置"瓶頸站看板"。

2. 透過"每小時產出報表"監控瓶頸站產出。

3. 設置瓶頸站之前的"在製品緩衝區"。

4. "輪流吃飯休息"達成瓶頸站不停機


以上四項沒有技術考量,只要觀念改變,行為就跟著改變了,而且當市場改變造成瓶頸也轉變時,工廠內部不需要再花錢、花時間重新教育訓練,所有人的焦點馬上轉移到新的瓶頸,而瓶頸決定工廠的營業額,不是嗎?。」


研討會就在小組報告之後結束了,下一次的研討案例呢?

林老師還在找尋當中…………



於桃園家中

07/16/2019

後記 :

本文以作者所輔導的工廠實例改編而成,從輔導工廠之階段成果發表PPT檔案中,擷取有關『目標』在實務應用的內容,TOC追隨者一旦『目標』的觀念通了,逕可參考文中所使用的一些"做法"。

TOC易懂難精,閱讀『目標』就像看小說一樣,很容易看懂,難就難在如何讀透書中"精髓",『目標』讀了整整二十年,讀透了嗎?每重讀一遍,總是有新的感受,原來還早得很!

另一個方便閱讀的網頁: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06 看醒悟學供應鏈管理學習到了沒

一年的 TOC 學習即將結束,如果你無法在短短的 30 分鐘之內,使用" TOC 的語言"將『醒悟』書中 〝 供應鏈管理 〞 的演進說得流暢的話,必須承認自己的不足,看清自己尚未完全踏入 高德拉特 博士 TOC 『醒悟』的世界! TOC 的"觀念"難以被一般人所接受,無法進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