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引進『新知』展現管理者的『睿智』
在林老師某一堂「工廠管理」相關課程的尾聲,一位身為企業主的學員提問:
「先不談TOC,我們先來談眾所矚目的TPS(豐田生產系統),就你認知,有多少公司推行過TPS?」林老師反問。
「很多啊!TPS在最近十五年很熱門,大公司有富士康、光寶、可成都在推行TPS。」學員回答。
「有那一家公司宣稱他們的TPS已經推行成功了?」林老師又問。
「好像沒聽過。」
「有些大公司推行TPS至少都超過五年了,為何不敢對外宣稱TPS已經推行成功了?」林老師又問了一次。
「……不知道!」學員猶豫地回答。
「假設TOC已經是台灣很熱門的管理手法,而這些公司也推行了五年的TOC,你認為結果會如何?這些公司也敢說推行TOC成功了嗎?」
「不敢吧!」學員答。
「為什麼?」
「不知道!」學員回答。
「再換個主題,聽過KPI-關鍵績效指標的考核制度吧!有多少公司在推行?」
「相當多!到處都能聽到或看到專業經經理人對KPI的著迷。」學員答。
「有任何一家公司對外宣稱成功地推行KPI制度嗎?」林老師問。
「是沒說『成功』二字,倒是都在很多顧問不斷宣揚KPI的好處!」學員回答。
「為什麼企業不承認自己『成功』了呢?」
「不知道!」學員回答。
「6-Sigma耳熟能詳吧!」林老師問。
「是的!多的是中、大型公司在推行,而且都搞很大,先來個誓師大會,成立推行委員會等等…。」
「有那一家台灣的企業對外宣稱成功地推行6-Sigma?」林老師問。
「沒有!」學員回答。
「為什麼?」
「不知道!」學員回答。
「再來,聽過QCC-品管圈的活動嗎?」林老師問。
「有!很多公司都在推,尤其是大公司視QCC為品質改善的重要活動之一!甚至寫成部門的SOP呢!」
「有任何一家公司對外宣稱成功地推行QCC活動嗎?」林老師問。
「也是沒說『成功』二字,這些企業都會配合生產力中心以發表會來宣揚QCC所帶來的好處!」學員回答。
「既然那麼棒,企業為什麼不承認『成功』推行QCC了呢?」
「不知道!」學員回答。
檔不住林老師一連串的反問,學員不知道如何回答。
林老師接著才說:
「企業內部經常為了展現『管理者的睿智』,不斷引進『新知』確實是最直接有效的證明方式,以現今極容易地取得資訊的時代,企管顧問與管理者可以很容易獲得當時正在流行的新知識或新技巧,然而這群睿智的顧問或管理者,卻犯了一項嚴重的自我認知錯誤—以為看了幾本書、幾篇文章,或者從EMBA學習到新的知識之後,儼然變成了管理專家!可惜未深入了解作者創作的精髓之下,導致推行過程無法判斷對與錯,只能任由部屬自己,或與外部顧問自行磨合出『差不多』的『半吊子』運作方式。為何找不到『推行成功』的台籍企業?這就是原因!」
「如何才能深入了解作者創作的精髓呢?」學員回答。
「請作者來上課,或讓他來主導啊!」林老師說。
「那不是要花一筆大錢嗎?」學員問。
「是啊!總比你自己摸索幾年之後,仍然『文不對題』浪費資源來得好,不是嗎?」林老師說。
「是!」這位身為企業主的學員一邊回答,一邊回顧自己的治理方式,任何活動都以節省成本為優先考量,尤其對員工的教育訓練能省就省,參加政府辦的課程最經濟了,能不花錢就不必花錢,而且規定員工回來要寫報告而且要提出改善案例,自己看過幾份報告,都在應付主管,無助於營收獲利潤的提升,確實浪費公司資源。
二、抓住『失敗』的根源
「你們認為引進新的管理知識或工具,真的可以提升企業的生產力-營收與利潤嗎?」林老師提問。
「可以啊!」學員答。
「所以導入先進ERP資訊系統,引進TPS、TOC、KPI、BSC、QCC或6-Sigma的管理工具,公司的表現保證一天比一天好,一代比一代好,引進越多改善越大,對不對?」林老師再問。
「……那也要看企業……是否消化得了!」學員吞吞吐吐地回答。
「什麼意思?」林老師再問。
「有些企業推行新的管理工具,初期轟轟烈烈,不久之後,也許礙於預算不足,或覺得成效不彰,最後演變成眾人應付了事,草草結束專案。」發言的學員述說自己的痛苦經驗。
「為什麼多數企業都存在相同的悲慘結局呢?」林老師問。
「不知道!」學員答。
「當深入了解這些管理新知識與新工具之後,你們終究會發現它們都具有一項共同的『人性』特徵,如果無法突破這項『人性』特徵,推行新知註定要失敗的!」林老師希望引導學員找出所有企業無法成功推行新知的根源。
「………」學員們許久都答不出來。
「參與其中的任何一個人都不能有『本位主義』的觀念!」林老師無奈地攤開答案。
「對啊!我們公司去年引進ERP系統之後,開始收集成本數據,斤斤計較每一部門的異常,相互轉嫁費用給責任部門,搞得各部門爭執不斷,慢慢地所有人都站在自己部門立場看事情,忘了公司整體的利益了!」學員感慨地回答。
「是啊!近二年我們引進KPI制度之後,按部門達成目標的百分比來發獎金與紅利,各部門不再像以往一般地協同合作,緊急狀況發生也都先釐清各別責任再處理,完全把公司整體的利益擺在腦後了!」另一學員補充回答。
「老實說,我們前一任廠長在製造現場推行TOC好幾年了,他的國立大學EMBA畢業論文也是以TOC應用在生產管理為主題,可是生產會議上口口聲聲強調的都是個別部門的效率、各製程的單位成本,結果各製程主管表面上和諧共處,私底下卻暗潮洶湧,管你瓶頸在那裡?管你什麼營業額!果真『本位主義』的觀念沒突破,推行TOC也是『掛羊頭賣狗肉』,對企業無益!」一位導入TOC有經驗的學員說明。
「很好!你們已經明白『失敗』的根源了!」林老師不再說明了。
三、『教育訓練』真的懂了嗎?
「老師,如何打破『本位主義』的觀念?」學員進一步
「觀念的改變唯有透過教育訓練一途!對於今天的課程,你們的感受如何?」林老師反問。
「它打破我以往對生產管理的認知,真的感到很驚訝!」學員答。
「我現在才知道我的管理方式全部都錯了!」另一學員答。
「真的太震撼了!沒想到小小觀念的改變竟然可以幫企業創造不小的財務績效,簡直是奇蹟!」又有一學員興奮地回答。
「所以……你們知道如何打破『本位主義』的觀念了嗎?」林老師反問學員提出的問題。
「來上林老師的『工廠管理』課程!」學員們大聲回答。
「是的!」林老師繼續補充:
「課堂上,林老師不教『工廠的管理技巧』,而是展示『本位主義』之下的錯誤觀念導致工廠的敗亡,另外持有正確的觀念馬上讓工廠做跳躍式的成長。所以重心在『觀念的改變』而非『技巧的介紹』。」
林老師稍事停頓又繼續說:
「課堂上,林老師也不教『生產排程的技巧』,而是展示『本位主義』之下的錯誤排程觀念導致客戶端的痛苦,進而引發工廠的衰退,接著利用正確觀念為基礎的生產排程,可以使大幅度提升產能。所以重心在『觀念的改變』而非『技巧的介紹』。」
接著林老師又補充說明:
「課堂上,林老師也不教『庫存管理的技巧』,而是展示『本位主義』之下的錯誤採購觀念導致庫存過少或過剩的惡果,進而衝擊供應鏈的整體績效,接著改以正確觀念為基礎的採購方式,不但自己營收大幅成長,整條供應鏈的成員也是一樣。所以重心也在『觀念的改變』而非『技巧的介紹』。」
林老師停頓一會兒之後,問:
「現在可以了解林老師的課程是以改變『本位主義』之下的錯誤觀念為設計核心了嗎?」
「了解了!」學員答。
「真的了解了嗎?『觀念的改變』可以透過讀書會分享、或文章讀後分享來實現嗎?」
「不行!」
「『觀念的改變』可以透過EMBA同學的案例分享,或畢業論文的交流來實現嗎?」
「不可以!」
「『觀念的改變』可以透過請名人演講的方式來實現嗎?」
「不行!」
「根據以上,你認為讀書會分享、案例分享、寫論文以及演講,算不算『教育訓練』的一環?」
「不算!」學員們大聲回答。
「能夠稱得上『觀念改變』的『教育訓練』課程,必須同時存在二項特徵,一是『成人學習』,另一項是『震撼教育』。」林老師說明。
「不是很清楚!」學員問。
「『成人學習』強調〝做中學、錯中學〞,『震撼教育』強調〝當頭棒喝〞的效果,帶著〝自以為是〞進入教室,出教室卻是〝我真的錯了〞的效果。清楚了嗎?」林老師補充說明。
「清楚了!」學員沒有猶豫地回答,因為自己確實歷經了六小時『成人學習』與『震撼教育』的洗禮。
於桃園家
09/01/2015
後記 :
本文是作者工廠補習班一系列管理短篇文章之第十篇,有感於許多企業主不斷地引進新的管理知識或系統,這樣對嗎?而且推行之前,總是問是否有成功的案例,殊不知別人成功的背後條件—屏除『本位主義』卻是自己最大的障礙。
文中也闡述『觀念的改變』唯有透過教育訓練一途,然而課程的設計也必須有其基本條件,不是透過讀書會分享、案例分享、寫論文以及演講可以實現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