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月5日 星期六

第七篇   真的讀懂目標及醒悟了嗎?


一、我真的讀懂【目標】以及【醒悟】了嗎?

林老師打出以下投影片,然後問學生:

「既然【不一樣的羅哥工廠】已經幫客戶備了關鍵零件X的庫存,那麼客戶端還需要準備庫存嗎?如果需要,那麼需要準備多少?如何管理呢?」




「需要喔!以美洲客戶為例,客戶每周下訂單一次的話,供應商也就是羅哥的工廠接到訂單,不必急著生產,只要花費不到二小時的理貨時間就可以上貨櫃,所以應該可以併入運輸時間3周之中,當工廠接單後需要3周運輸時間才能到貨。這段補貨時間客戶一定要有庫存才能週轉及使用。」有一學生回答。

「客戶需要準備多少的庫存?」林老師問。

「客戶的發訂單時間為一周,羅哥工廠的運輸時間是3周,合計4(28)的補貨時間,再加上50%應付市場波動的安全庫存,而客戶每日平均消耗30件,總計應該準備庫存=30x28x(1+50%)=1260件。」該名學生繼續回答。

「很好!這個庫存量就是客戶啟動【高頻率的後拉式補貨系統】【目標庫存量】,清楚了嗎?」林老師繼續問。

「清楚!」學生們同聲回答。

「歐洲客戶又如何?」林老師又問。

「歐洲需要4周運輸時間,同樣客戶每周下訂單一次的話,一共5周(35)的補貨時間,每日只有消耗20件,【目標庫存量】=20x35x(1+50%)=1050件。」有一學生回答。

「很好!那麼歐洲及美洲客戶如何管理他們各自的【目標庫存量】」林老師再問。

「利用【緩衝管理】的方法,監控在庫庫存,調整目標庫存!」另一學生搶答。

「非常好!那麼羅哥工廠的線邊倉又如何呢?」林老師打出以下的投影片問。



「在自己廠內運輸時間很短,而且裝配線需要關鍵零件X的時候,可以馬上到聚合點(店面)領料,所以不需要準備任何的庫存。」有一學生非常得意地回答。

「喔~真是如此嗎?!」林老師提出質疑。

「實務上,裝配線發現即將斷料時,如果緊急到聚合點(店面)去領料,也不一定馬上可以拿到,還是需要跑程序,而且聚合點(店面)的倉管人員也需要備料的時間,一般情況二小時是合理的備料時間。」另一學生補充答。

「所以現場線邊需要預先備庫存嗎?」林老師再次提問。

「還是需要!」有一學生答。

「預先備多少的量?」林老師問。

「二小時的聚合點(店面)備料時間,假設現場物料人員每一小時前往聚合點(店面)拉一次物料的話,那麼補貨時間合計三小時,有時候因為物料品質問題需要更換,多增加50%的安全庫存是需要的,以裝配線一天8小時耗用40件來說,平均每小時5件,所以現邊倉的【目標庫存量】=5x3x(1+50%)=22.5件,我們可以取整數22件無妨。」有一學生答。

「很好!你們將【高頻率的後拉式補貨系統】的概念更進一步應用在裝配線的餵料系統了,接下來請詳細為羅哥的工廠規劃出一套餵料系統〞。」林老師打出以下投影片,提供學生接續十五分鐘小組討論的依據。




二、同樣的【道理】,也能創造出一套【餵料系統】

經過一番熱烈討論之後,其中一組的代表起身說明屬於他們餵料系統的【方法】:

「我們對【目標庫存量】稍稍做了一些修正,我們規定現場物料人員每一小時到聚合點(店面)拉一次物料,由於平均每小時消耗5件,所以我們將【目標庫存量】5x3x(1+50%)=22.5件取5的倍數,修改成20件,然後分成四箱,每一箱5件當作【移轉的批量】,然後線邊倉置放二箱共10件,而聚合點(店面)也是置放二箱共10件。」學生說完打出以下投影片。



「當裝配線一小時消耗一箱之後,物料人員帶著空箱到聚合點(店面)去。」學生說完先打出以下投影片。



「然後物料人員用空箱與聚合點(店面)已經裝滿5件的箱子,做交換,將它拉回到裝配線線邊。」學生說完又打出以下的投影片。



「然後我們提供聚合點(店面)人員二小時的備料時間,二小時之後,現場物料人員會來拉這一箱的關鍵零件X。如此二箱的線邊【在庫量】加上聚合點(店面)的【在途量】,永遠等於【目標庫存量】四箱20件的數量,這就是我們為羅哥的工廠規劃出餵料系統。」學生代表發表完畢,全體熱烈鼓掌。

「非常好!你們已經能夠熟練地應用【高頻率的後拉式補貨系統】的概念,也將【流線化生產方式】的改善概念以〝供需各二箱〞的法則,以一箱5件的【移轉批量】改善物料的流動,並加入線邊與聚合點(店面)之間維持總數420件的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改善概念。你們真很棒!」林老師肯定學生們的表現。

「老師,這種方式與TPS以看板來管理現場物料的流動一模一樣啊!」那位涉略TPS頗深的學生自問自答。

「是的!除了24小時緊盯瓶頸站】的改善概念是TOC所獨特擁有之外,TOCTPS二者所使用的改善概念其實相同的,而TPS的看板可以是一個箱子,也可是一部台車,不同的工廠依據產品或製程的獨特性,或者內部資源的多寡,逕自發展出適合自己工廠的餵料系統。」林老師結論。


三、開始探詢〝U型線〞的奧秘

「老師,【目標】書中都未述及相關裝配線的改善手法,反而TPS的顧問或老師們經常提及如何朝〝U型生產線〞努力,甚至一再強調工廠必須做到〝單件流〞的生產方式,果真〝U型生產線〞有什麼神奇的功效嗎?」有一學生提問。

「你們認為呢?」林老師反問。

「我服務的前公司曾推行TPS,也設置並實驗一條〝U型〞裝配線,產量提升不少,在製品數量以及生產前置時間也縮短許多,當然也花了不少錢在設備的重新佈置上。」有學生回答。

「不錯喔!」林老師稱讚他。

「可是我之前的公司卻失敗了,產量不穩定,並未提升多少,品質也不是很穩定,做不到一個月又回到原來的生產方式。」另一學生補充說明。

「喔~那麼你認為〝U型線〞並不適用所有的裝配線,對吧?」林老師提出質疑。

……..是!」該學生考慮許久後回答。

「既然〝U型線〞是TPS的一項重大手法,那麼一起來研究大野耐一先生的背後想法……」林老師說完環視滿臉疑惑的學生們,片刻之後繼續說:

「假設〝U型線〞是一種非常優異的手法,請問它應該能夠解決有關工廠的那些問題?」

……….應該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的核心,也就是所有問題的真因!」沉默片刻,終於有一學生回答,其他人點頭附和。

「有幾個真因」林老師繼續問。

「只有二個!一個是【個人效率的迷失】,另一個是【生產批量的錯誤思維】。」有一學生搶著回答。

「如何解決這二個真因?」林老師又問。

可以應用24小時緊盯瓶頸站】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二個改善概念來解決【個人效率的迷失】,另外用【流線化生產方式】的改善概念來解決【生產批量的錯誤思維】。」另一學生回答。

「非常好!就因為〝U型線〞是TPS獨創的方法,屏除TOC獨有的24小時緊盯瓶頸站】之外,〝U型線〞絕對是建構在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以及【流線化生產方式】的二個改善概念之上,可以理解嗎?」林老師問。

「所以〝U型線〞應該是利用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以及【流線化生產方式】的二個改善概念所發展出來的方法,是嗎?」有一學生邊說邊問。

「不僅僅如此而已,〝U型線〞同時也應用了【醒悟】書中的【高頻率的後拉式補貨系統】的概念,裝配線不會發生缺料或堆積過多在製品、原物料的問題。」林老師說。

「怎麼可能將【目標】【醒悟】書中的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【流線化生產方式】以及【高頻率的後拉式補貨系統】的三個改善概念全都用在〝U型線〞了呢?」有一學生不信,其他人也存疑。

「是的!大野耐一先生就是如此的睿智!讓我們繼續探討〝U型線〞的奧秘之處吧!一般工廠的裝配線都是直線的排列,而且以自動化輸送帶居多。」林老師說完打出以下投影片。




「為了變成〝U型〞生產線,不就要拆除輸送帶了嗎?」有一學生回答。

「拆不拆輸送帶不是重點,最重要的是要檢視〝U型〞生產線是否符合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【流線化生產方式】以及【高頻率的後拉式補貨系統】的三個改善概念,不是嗎?」林老師提問。

………….」學生們沒有想法,不知林老師提問的重點為何。

「為什麼一定要求〝U型〞,難道直線不能達成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【流線化生產方式】以及【高頻率的後拉式補貨系統】的要求嗎?」林老師打出以下的投影片,然後提問。



「因為〝U型〞比較節省空間。」有一學生答。

「人員比較容易控制,可以互相協助。」另一學生答。

「不能夠憑自己主觀意識來判斷,要有一套標準來判定,我們的標準是:〝U型〞是否來自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【流線化生產方式】以及【高頻率的後拉式補貨系統】的改善概念呢?」林老師說明。

「我認為〝U型〞源於【流線化生產方式】的改善概念,〝U型〞的流動比直線型來得順暢。」有一學生答。

「有嗎?〝直線型〞的輸送帶方式比〝U型〞的傳送方式更順暢,不是嗎?何必改變呢?」林老師說。

………U型〞是為了達到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的目的。」沉默片刻,另一學生答。

「怎麼解釋?」林老師問。

「為了讓〝U型〞生產線的在製品數量保持一致。」該學生答。

「怎麼安排作業方式?」林老師再問。

「當最後一站生產出一件完成品時,首站才能投入一件待裝配品。」該學生答。

「如何達成一個出、一個進的〝同步〞效果呢?」林老師又問。

「讓同一人把關首站與最後一站,才能確保生產出一件完成品時,首站才投入一件待裝配品,所以只有〝U型〞才能做到!」該學生答。

「沒錯!〝U型〞生產線的第一個特徵:【首末站同一人】,它是源於【工單的限制投單】改善概念,它可以保證生產線的在製品數量不變,確保流動的一致性。」林老師說完打出以下的投影片。




四、【後拉】的觀念

「那麼工站間的在製品應該設定多少件?一個作業站一個在製品嗎?」有學生問。

「我們過去的做法,除了各站都持有一個在製品外,二站之間也會保持有一個緩衝量,這樣才不會因為作業速度的快慢不一致而相互影響。」另有一學生補充回答。

「很好!以投影片的裝配線為例,7個工作站,總共有13個在製品,是嗎?」林老師問。



「是的。」該學生回答。

「然而,TPS的〝U型〞生產線卻採用【後拉】的觀念就將再製品減少至7個。」林老師說。

「等後工站做完之後,〝前工站的作業者才能拿給後工站的人〞,我們之前也是如此做,可是經常發生互相等待的現象,所以才加了一個緩衝在製品。」有一學生回答。

TPS不是〝前工站的作業者拿給後工站的人〞,而是〝後工站的作業者取走前工站加工完成的製品〞,也就是每一個人取走前工站的製品,然後在自己的作業位置開始加工,加工完成之後,將製品直接留在原來位置,不要動它,直到後工站的人取走為止。」林老師說。

「所以同一個在製品,〝取〞與〝放〞不同人,這是很不一樣的做法,每一工站的作業時間可以少二、三秒。」有一學生回答。

「說得沒錯!這是〝U型〞生產線的第二個特徵:【工站間取放不同人】,它是源於【後拉】的改善概念。」林老師補充說明。

「不過,自己必須等到後工站的人取走自己的製品,才能往前工站去拿製品來加工,這種【後拉】方式,拉走一個,才能拿取下一個的觀念,必須每一個人的作業時間都要差不多才行,而且作業都不能出錯的前提之下,不然彼此影響來、影響去,會造成等待閒置。」有一學生補充說明。

「沒錯!你說到二個重點了:一、每一個人的作業時間都要差不多二、而且作業都不能出錯才行。因此TPS又發展出作業內容重新分配的新方法,不是只能分配前、後作業站的工作內容,也可以直接〝跳過〞前、後好幾個工站,這樣就很容易均等分配每一個人的作業時間,所以一人多工站的作業方式。」林老師邊說打出以下的投影片。





「一個作業人員負責二個工站以上的作業內容,如果讓他反身到另一工站就定位,似乎坐著作業是很難做到吧?除了〝U型〞中間必須很窄之外,站著或走動作業比較恰當。」有一學生答。

「正確!【走動作業】的確是〝U型〞生產線的其中一項特徵,它單純為了容易安排人員的作業順序。而且你們發現〝工位的數量比作業的人數還多〞了嗎?」林老師問。

「發現了!工位比較多、人較少。」有一學生回答。

「〝U型〞生產線的另一項特徵:【少人多工站】」林老師補充。

TPS在談〝少人化〞的目標,為了減少作業人員的數量,這種【走動作業】【少人多工站】以及【工站間取放不同人】的安排絕對是非常有效的方法。」另有一學生答。

「非常好!理解得非常正確。」林老師答。

「老師,另外如何讓〝作業都不能出錯〞呢?」有一學生問。

「讓〝作業簡單〞就不容易出錯,所以TPS都要求設計一些簡單好用的夾具、治具與工具,作業員只負責將製品〝放置〞到夾治具,並由設備加工之後,自動彈出製品,然後由下一位作業者〝取出〞製品。可以想像現場實際作業型態的畫面嗎?」林老師問。

「這樣作業人員只做〝放入〞的動作,然後就離開本工站到前一工站做〝取出〞動作,作業太簡單了吧!」有一學生答。

「是的!這種簡單到人員不必〝緊緊黏著〞工作站或機台的境界,我們稱之為【人離機】,它也是〝U型〞生產線的特徵之一,唯有做到【人離機】,少人化的目標才有辦法達成。」林老師補充說明。

「看來許多企業的夾具、治具與工具設計技術太低,應該很難達到〝U型線〞應該有的成效吧?」有一學生問。

「是的!不過只要理解〝U型線〞背後的道理之後,盡量應用手上僅有的資源,能夠做到多少就做多少吧!截至目前為止你們已經學到〝U型〞的五個特徵。」林老師邊說邊打出以下的投影片。




五、當〝多樣少量〞遇到〝U型線〞

「老師,常聽顧問老師說TPS可以輕鬆面對市場多樣少量的變化,也會以其快速換模(或SMED單分換模)技術能力做為企業努力目標,而且要能夠〝平準化生產〞、〝混線生產〞才行!這些內容應該可以體現在〝U型〞生產線才對吧?」有學生提出疑問。

「是的!後續我們再逐步研討其中的道理,以及企業果真要〝U型生產〞,該如何進行呢?有那些產品必須進入〝U型生產〞呢?遴選的邏輯又為何?不懂其中關鍵,半調子的〝U型生產線〞無法協助企業創造最大利益。可以理解嗎?」林老師說完問學生。

「可以!U型線〞還有其他的特徵嗎?」有一學生問。

「當然還有!有從〝多樣少量〞市場所衍生出來的特徵,還有尚未提及【醒悟】書中【高頻率的後拉式補貨系統】所衍生的特徵,下次討論了。」林老師說完,結束本階段的研討。



於桃園家中

01/06/2019

後記 :

本文作者持續引導讀者們如何實務應用『目標』與『醒悟』的改善概念,本篇延續前一篇留下的考題,並以同樣的原理導引出一套現場的餵料系統,同時作者帶入TPS顧問或老師們非常引以為傲的U型生產線〞主題,藉由探討其背後道理的過程,期待讀者學習如何以現有資源將〝U型生產線〞做到極致,不求完美,符合一、二項〝U型生產線〞背後的道理,都是有幫助的,一旦有多餘的資源,只要繼續不斷地追求符合更多項〝U型生產線〞背後的道理即可。

另一個方便閱讀的網頁: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06 看醒悟學供應鏈管理學習到了沒

一年的 TOC 學習即將結束,如果你無法在短短的 30 分鐘之內,使用" TOC 的語言"將『醒悟』書中 〝 供應鏈管理 〞 的演進說得流暢的話,必須承認自己的不足,看清自己尚未完全踏入 高德拉特 博士 TOC 『醒悟』的世界! TOC 的"觀念"難以被一般人所接受,無法進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