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2月30日 星期一

【洞察工廠管理問題,不花錢提升20%獲利關鍵】(Part-3/5)



十五、滿足客戶三大需求、股東二大需求
林老師接著繼續下指令,持續進行超過一半的時間來到第25天,所有人移轉手上製令單之後的情況如下圖所示:
28
至此,這組的A納涼很久了,B還有11張,C沒有,D有2張,累計15張製令單完工入庫了。
此刻,林老師複習之前討論的內容,問學員們:
「還記得剛剛你們說到客戶的需求不外乎品質好、價格低、交期短而且交期也準確嗎?」
「記得!」學員們答。
「身為廠長,是否應該秉承著"客戶需要什麼?我們就管什麼!"的原則來管理工廠,同意嗎?」林老師問。
「同意!」學員們齊聲回答。
「那麼客戶需要交期短、交期準確的話,請問廠長應該管什麼?」林老師問。
「交期之所太長、又不準確的根源來自於"等待浪費",等待浪費又來自於"製造過早",製造過早發生的原因來自於人們長久以來的傳統觀念:"個人效率的迷失"以及"生產批量的錯誤思維",所以廠長應該以三個改善的概念來管理工廠。」有一學員徐徐道來,發表所學。
「那三個改善的概念?」林老師插話詢問。
24小時緊盯瓶頸、工單的限制投單、流線化的生產方式。」該學員繼續答。
「可否舉出具體的做法呢?」林老師又問。
「請生管人員依據瓶頸製程的生產速度決定投入製令單的數量,一旦瓶頸之前的製令單單數量被限制住了,"製造過早或過多"的浪費就不見了,而且我們又在現場地面上畫了框框,管制在製品的最大數量,那麼現場基層部以及作業人員做錯工單的機率也就變少了,同時遵守完工一箱標準載具的數量,就移轉至下一製程的原則。這就是24小時緊盯瓶頸、工單的限制投單、流線化的生產方式的具體作法。」該學員回答。
「太棒了!客戶的另一個需求"品質好",請問廠長應該管什麼?」林老師繼續問。
「提升設計開發的能力。」有一學員答。
「改善材料的品質。」另一學員答。
「廠長應該做這些事嗎?請再研讀"工廠管理的基本觀念(一)"的文章內容吧!」林老師給學員們提示,會後再重新溫習。
註、"工廠管理的基本觀念(一)"https://willy0936.blogspot.com/2019/03/blog-post_92.html
「最後一個客戶的需求"價格低",你們真的認為客戶很在乎價格嗎?」林老師繼續問。
「在乎啊!」有一學員答,其他人點頭表示贊成。
「客戶不會在乎"價格"的!你真以為價格是"客戶"決定的嗎?」林老師又問。
「啊~是"市場"決定價格的!」突然有一學員脫口而出。
「沒錯!客戶用你們的報價去壓迫競爭對手,同時也用競爭對手的報價來強迫你降價,因此"市場"機制決定了價格,客戶只是在觀眾席上看戲而已。」林老師笑著說。
「可是"價格低"對我們的"利潤"來說傷害很大啊!」有一學員激動地說。
「沒錯!"價格低"原本就不是客戶的需求,反而是我們"股東的需求",同意嗎?」林老師反問。
「同意!」學員們同聲回答。
「那麼身為廠長,為了滿足股東的"高利潤"需求,你準備怎麼做?」林老師笑著問。
「為了維持"高利潤",只好降低成本了。」有一學員答,其他人面露贊同之意。
「降低成本"最快"的方法是…………?」林老師故意拉長語氣,同時打出以下的投影片來提示。
29(23)
「消除工廠的七大浪費!」有一學員興奮地答。
「很好!但不需要全部消除,只要專注在前三大浪費就可以了…………?」林老師又故意停頓片刻,等待學員回答。
「"等待"、"庫存"以及製造過多"三種浪費!」該學員繼續答。
「答對了!那麼具體的做法如何呢?」林老師再問該學員。
「與滿足客戶需求之交期短、交期準確的做法一模一樣!只要徹底消除"製造過早"的浪費即可,而製造過早發生的原因來自於人們長久以來的傳統觀念:"個人效率的迷失"以及"生產批量的錯誤思維",所以我們以三個改善的概念發展出具體的做法。」
該學員吞了一口口水繼續說明:
「由生管人員依瓶頸製程決定投單的數量,讓"製造過早或過多"不會發生,另外現場地面上也畫了框框,限制在製品不會過多,產線流動速度加快,完工一箱標準載具的數量,就移轉至下一製程。」該學員一邊回想一邊回答。
「很好,你們已經知道如何滿足客戶的三大需求,以及股東的"高利潤"需求,還有其他的疑問嗎?」林老師問。
「客戶有三大需求"品質好"、"交期短"以及交期準確",而股東的需求只有"高利潤"嗎?」有一學員提問。
「很你們說呢?」林老師反問學員們。
一陣討論之後,有一學員舉手說:
「股東應該還有"高營業額"的需求!」
「非常好!那麼身為廠長,如何滿足股東的"高營業額"需求?」林老師反問。
「"營業額決定在瓶頸站"!」另一學員搶答。
「什麼意思?」林老師提出挑戰,因為該學員沒有講出前因後果的邏輯關係。
「因為以前錯誤的管理觀念"個人效率的迷失"在作祟,忽視了"營業額決定在瓶頸站"的道理,所以為了消除"個人效率的迷失",我們必須採取二個改善的概念:24小時緊盯瓶頸站、工單的限制投單!」該學員緩緩地回答。
「具體作法如何?」林老師又問。
「除了生管人員執行限制投單等相關內容之外,這裡更強調現場人員絕對做到"瓶頸製程不能停"的境界。」該學員回答。
「沒錯!細項做法可研讀"看『目標』學工廠管理,不能沒道理!(第十八篇)"的文章內容。」林老師提示學員們私下進修。
註、看『目標』學工廠管理,不能沒道理!(第十八篇)https://willy0936.blogspot.com/2019/09/blog-post_30.html

十六、一窺工廠管理的全貌
休息片刻回到教室,有一學員提出個人學習心得:
「歸納到目前為止所學習到的課程內容,廠長的基本工作應該是"同時滿足外部客戶以及內部股東的需求"才對,客戶與股東的需求雖然完全不相同,廠長卻只要採取一模一樣的行動就能滿足客戶與股東二方的需求了,實在令人料想不到的結果。」
「確實如此!針對"客戶之短交期與準交期"所採取的行動措施,竟然也支撐著"股東之高利潤與高營業額"的需求,知道其中的道理嗎?」林老師再次挑戰學員們的學習是否到位。
「因為客戶面臨的問題與股東面臨的問題沒二樣?」有一學員搶答。
「真的是………"問題"………沒二樣嗎?」林老師故意提高"問題"二字的音量,希望學員們能獲得啟示。
「不是,客戶與股東所考慮的"問題"完全不一樣!」另一學員大聲回答。
「喔~"問題"都不一樣啊!那麼為什麼"行動方案"卻是一模一樣呢?」林老師再次暗示。
「因為"真因"一模一樣!」有一學員興奮地回答,其他人頓時了解課程內容的精華。
「原來客戶與股東面臨既多又不同的"問題"不是關鍵,所有問題的"根源"竟然如出一轍,知道問題的"根源"或是"真因"是什麼嗎?」林老師繼續詢問學員們。
「"個人效率的迷失"以及"生產批量的錯誤思維"!」有一學員熟練地回答,其他人默默地回想前段課程的內容。
「如何解決這二個"真因"呢?」林老師又再幫學員們複習學習成果。
「應用三個改善概念:"24小時緊盯瓶頸站"、"工單的限制投單"以及"流線化的生產方式"!」該學員在課堂的學習果然認真,毫無窒礙地地回答。
此時,林老師發放一人一份"工廠管理管什麼?"心智圖(如以下圖片),然後說:
「紅色框框展示三個改善的概念,同時滿足了客戶與股東的四個需求,而綠色框框顯示客戶"品質好"的需求則必須實實在在地建立紀律的文化以及教育訓練認證的系統。理解了嗎?」
「理解了!」學員們同聲回答。
「接下來請仔細看著心智圖,我將由左而右、由上而下依序默背內容………………..
註、看『目標』學工廠管理,不能沒道理!(第十七篇)https://willy0936.blogspot.com/2019/09/blog-post_19.html
林老師持續默背的五分鐘期間,有一、二位學員一直抬著頭緊盯著林老師不放,他們面露驚訝、心中存疑:"我需要多少年才能將這張心智圖背得滾瓜爛熟呢?"。

十七、懂了道理,就要"會用"!
林老師的指令來到第26天的移轉之後,B維持十一張,只剩D有一張,已經有十六張製令單(下圖右上角)入庫了,情況如下圖所示:
31
「瞧瞧你們已經懂得如何管理工廠了,但是"懂了"不代表你真的"會用了"………….」林老師靜靜地看著學員們問。
…………..」學員們無言,心裡毛毛的,不知道林老師下一步指示。
「瞧瞧現在ABCD製程,以及完工入庫的製令單狀況,客戶是否滿意你們目前的表現?」林老師繼續提問。
「滿意…….(心虛的語氣)!」有一學員故意笑著回答。
「不滿意!」另一學員更正回答。
「製令單尚未全部完工入庫,客戶是否滿意無法揭曉。如果你們重新經營這間工廠的話,你們會有所改變嗎?會提出不同的做法嗎?」林老師繼續問。
「會的!」有一學員回答。
「有那些不同做法?」林老師又問。
「根據瓶頸製程來限制製令單的數量,可以限制AB的製令單總和最多不能超出8張!」有一學員思考片刻後回答。
「你認為A是瓶頸B的唯一"前"製程嗎?C與D都有可能送到B加工喔!」林老師提出疑問。
「那麼就規定ABCD全部的製令單數量不能超出16張吧!」該學員答。
「這樣做法好像沒有專注在"瓶頸B的管理",對不對?」林老師又提問。
「是,那麼我們再改變規則,就僅僅限制瓶頸B的製令單不能超出4張,可以嗎?」該學員答。
「可以的,因為你同時採用了"24小時緊盯瓶頸站"、"工單的限制投單"的概念了!至於"流線化的生產方式"你準備如何進行?」林老師提問完畢之後,打出以下的投影片提示學員。
32
「以瓶頸B來拉動前後製程,瓶頸移轉出去一張製令單,那麼前製程就移轉一張進來瓶頸製程。」該學員參考投影片的內容之後回答。
「如果有二個前製程同時移轉進來給瓶頸站呢?」林老師質疑問。
「當瓶頸B已經累積了4張製令單,那麼前製程就不應該移轉進來,移轉速度比較慢的前製程只好先放著,等下回了。」該學員回答。
「非常好!實務上的操作確實如此,我們會在瓶頸製程的地面上規劃4張製令單的位置,用油漆畫框框,一旦堆滿4張的數量,前製程想移轉也沒辦法。你們還有其他不同做法嗎?」林老師補充說明並提問。
「本來我想從源頭開始做,也就是從生管人員投單就控制,整個工廠維持最多16的工單,完工入庫一張,生管人員才能再投入一張,同時完工入庫二張,再投入二張到產線去。」另一學員說。
「也行!」林老師說。
「如果改"全廠16張"變成"瓶頸製程累積4張",那麼生管人員就不能夠再投入製令單到產線去。可以嗎?」又有一學員說。
「很棒喔!更符合以"瓶頸"生產速度來決定投入製令單的精神,這時生管人員每天可以投入生產的製令單數量有限制嗎?」林老師再問。
………有,一張!」片刻之後,有一學員搶答。
「沒錯!"最多"一張,同意嗎?」林老師糾正說。
「同意!」只有少數學員回應。
「那麼"最少"可以投幾張呢?」林老師反問。
……0張!…..」有一學員思考後回答,其他人聽完相視而笑。
「根據以上討論結果,如果重新經營同一間工廠的話,你們不同的做法:第一、生管人員每天最多只能投入一張製令單到產線去。可以接受嗎?」林老師問。
「可以!」學員們答。
「第二、當瓶頸B累積到4張的製令單,那麼生管人員就不能夠再投入製令單到產線去。有疑問嗎?」林老師停頓片刻,等待學員發問。
「因為教室沒有"地面上畫框框"的情境,這時候還有其它ACD完成的製令單可以移轉給瓶頸B嗎?」有一學員問。
「可以的!這樣規則變成:第二、當瓶頸B累積到4張或4張以上的製令單,那麼生管人員就不能夠再投入製令單到產線去。可以接受嗎?」林老師問。
「可以!」學員們答。
「第三、瓶頸製程按"先進先出"的原則生產,不能搞亂了。有問題嗎?」林老師再問。
「那麼非瓶頸製程的生產優先順序呢?」有一學員問。
「你覺得呢?」林老師反問。
「一樣"先進先出"!」該學員答。
「理應如此,製造現場的規定不能太複雜,比照瓶頸做法就行了。第四、非瓶頸製程也是按"先進先出"的原則生產,不能搞亂。」林老師說明完畢,一邊打出以下投影片。
33
「以上就是你們經營工廠的四項新的原則,清楚了嗎?」林老師繼續問。
「自己本以為學到的觀念都"懂了",可是進入"會用"的境界,還真不容易!」有一學員說出其他人的心聲。

十八、原來結果這麼糟糕!
終於來到尾聲,第40天移轉之後,,B只剩2張,另有一張在C,其它都完工入庫了,情況如下圖所示:
34
41天移轉之後,,B沒動仍有2張,D有一張,情況如下圖所示:
35
快結束活動了,第44天移轉之後,只剩C一張了,情況如下圖所示:
36
最後一天第45天所有28張製令單全部完工入庫,結束第一回合的工廠經營活動。如下圖所示:
37

「現在所有的製令單皆已完工入庫,客戶是否滿意你們整體的表現呢?」林老師重提舊事。
…………….」學員們心虛不敢回應。
「會不會很差勁呢?」林老師挑戰說。
「雖然差一些,還不至於差到客戶暴跳如雷吧?!」有一學員為自己辯護。
「是嗎?假裝我是客戶,下了編號第29號的訂單,請你們回覆這一張訂單的交貨日期,你們有把握在多少天之內完工入庫,交貨給我呢?」林老師說完,發給各組二張的統計表。
「現在先統計一下工廠的營運表現,然後回覆第29號訂單能夠在幾天之內交貨?」林老師提示說。

二十分鐘的熱絡時間,統計數字的回報聲此起彼落好不熱鬧!示範小組二份統計表的結果(如下二圖所示),其中編號12號的完工天數最長,高達42天:
(橫軸:按1~28編號 縱軸:各別完工的天數,即生產前置時間)
38

(橫軸:完工天數的多寡 縱軸:出現的張數)
39
林老師集合所有學員來到示範組,問:
「請回覆第29號的交貨期,幾天之內可以交貨呢?」
20天可以交貨。」其中一位組員答。
「果真回覆20天,那麼你們的"交貨達成率"只有50%而已,這是根據你們的營運表現所作的結論,總共14張的製令單無法如期完工入庫50%這麼低的交貨達成率能夠拿到檯面上承諾客戶嗎?少丟臉了!」林老師一邊在統計表畫框框(如下圖所示)一邊故意貶低該組的表現。
40-1
42天總可以如期出貨了吧!」其中一位組員很憤慨地用最差表現來承諾交期。
「這就對了!明明4天就能夠完工入庫的訂單,硬是要求42天之後客戶才能來提貨,我是很仁慈的客戶,我認了,相信你們這一組每一個人都信心滿滿的,42天鐵定能夠如期交貨,是不是?」林老師誇張地陳述。
「是!」六位組員同聲點頭回答。
「有沒有信心~~」林老師故意拉長語氣,同時笑著再次詢問。
「有!」六位組員整齊劃一地舉手,大聲歡呼回答,其它圍觀的人哈哈大笑。
只見林老師拿起綠色簽字筆一邊畫(如以下圖片)一邊說:
「我畫二條線將所有的點都涵蓋在其中。」
41
「如果我繼續投入第293031…….更多製令單的話,根據這二條線的走勢,你們認為它的趨勢應該是"往上",還是"往下"?」林老師提問。
「往上!」有一學員答。
「愈"往上"的績效愈差呢?還是"往下"愈差?」林老師一邊用藍色筆畫一箭頭(如下圖所示)一邊提問。
42
「"往上"愈差!」該學員繼續答。
「確實你們績效表現越來越差!再來審視你們工廠的製程能力到底好不好?確認你們是否經得其考驗?」林老師說完,換拿紅色簽字筆,一路將每一個點依序連結在一起(如以下圖片)。
43
學員們聚精會神地看著桌上的統計圖,片刻之後,林老師繼續提問:
「你們工廠的製程能力如何?」
「很差!好像坐雲霄飛車一樣,高高低低,超級不穩定。」有一學員大聲答。
「在這麼爛的製程能力之下,而且依序投入產線的製令單完工天數愈來愈往上的趨勢,天數越拉愈長,表現愈來愈差,你們說第29號訂單能夠在42天內完工入庫,出貨……八字沒一撇………不可能!」林老師撂下重話返頭就離開,留下示範組六個人臉露錯愕、呆立當場。

接下來,林老師重複教學過程,為其他小組實施了"震撼教育",沒有一組例外,原來每一間工廠的營運績效表現之差勁,超乎在場每一個人的想像之外!

十九、你做好"覺悟"的準備嗎?
「怎麼會4天能完工入庫的製令單,竟然拖延到42天之久,更扯的是客戶還無法如期拿到貨呢!」這群學員們私下議論紛紛。
「想通了沒?」林老師大聲打斷台下的討論。
……………..」有幾位學員欲言又止,想表達卻又怕表錯意。
「這間工廠完不完美?」林老師繼續問。
「不完美……..」有一學員說完,臉上露出後悔的表情。
「是嗎?這一間完美的工廠,不但新產品開發非常順利,試產或正式量產時沒有任何設計的缺陷,工程人員設計的作業程序近乎完美,而且客戶不會插單,也不會抽單,供應商隨叫隨到,而且準時交貨,來料品質也正常,員工不會任意離職或缺席,缺人的時候,隨時都可招募所需要的人進廠,而且員工各個都是超人,既耐操也不會做出不良品。是不是完美的工廠?」林老師再反問
「是!」學員們堅定地回答。
「既然是完美的工廠,為什麼最終仍然交不了貨,讓客戶失望透頂的呢?」林老師得理不饒人地反問
「因為我們管理方式有問題?」有一位學員隨意回答。
「是"管理方式"出問題嗎?」林老師眼睛直盯著該學員發問。
「是"腦袋"有問題!」該學員正經八百地應答。
「"腦袋"出了什麼問題?」林老師再問。
「犯了二個錯誤的傳統觀念,"個人效率的迷失"以及"生產批量的錯誤思維"!」該學員答。
「這二個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對企業的殺傷力,為什麼如此強大呢?」林老師繼續問。
「因為管理者認為"有人沒事做是一件罪大惡極的事",所以全廠上下拼命找事做,造成"製造過多(早)"的浪費,現場一大堆製令單就容易做錯,然後就得派一群人花更多的時間來彌補錯誤,造成客戶的訂單停滯在產線很長的時間,客人火大了,老闆生氣了,人人開始自顧不暇,根本無法認真看待公司的營業額了。」該學員生動地描述自己過往的經驗。
「如果將"腦袋"換掉,然後重新再經營一次同一間工廠,你們知道怎麼做了嗎?」林老師複習前段所學內容。
「知道!只要腦袋換了,觀念改變了,那麼就能夠欣然接受三個改善的概念了,"24小時緊盯瓶頸站"、"工單的限制投單"以及"流線化的生產方式"。」該學員參考自己的筆記內容回答。
「具體的做法呢?」林老師提問的同時,打出以下的投影片,重新展示之前研討過的結論。
44(33)
學員們默默地瀏覽投影片上的內容,片刻之後,隱約可以感受到多數人腦中的疑問卻遠遠超過內心的期待:
TOC『目標』的改善概念所發展出來的新作業規則,真的有那麼厲害嗎?"
"鬼才相信呢!"



重修訂於於桃園自家
12/28/2019
(初版寫於08/06/2012)


後記 :
本文描述作者在【洞察工廠管理問題,不花錢提升20%獲利關鍵】課程的演示過程,讀者即使未能親臨參與該課程,仍然可以設身處地享受〝震撼教育〞之下,如何進入TOC的世界,該課程乃依據TOC『目標』之核心觀念所孕育而成。
由於實際課程歷時超過六個小時,內容精簡濃縮仍需分篇記載,讀者不必一次讀完,若有心成為"引導他人改變工廠管理觀念"的講師,亦可參照"講師手冊"之B1~B5內容,吸收效果加倍。註、"講師手冊"內容詳見管理短文"看『目標』學工廠管理,不能沒道理!(第十九篇)"
本篇演練完第一次的工廠模擬,也藉由『目標』的三個改善概念發展出四條新的作業規則,至於是否有效,後續文章將予以揭曉。



另一個方便閱讀的網頁: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06 看醒悟學供應鏈管理學習到了沒

一年的 TOC 學習即將結束,如果你無法在短短的 30 分鐘之內,使用" TOC 的語言"將『醒悟』書中 〝 供應鏈管理 〞 的演進說得流暢的話,必須承認自己的不足,看清自己尚未完全踏入 高德拉特 博士 TOC 『醒悟』的世界! TOC 的"觀念"難以被一般人所接受,無法進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