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題:扮演鐘納的信心與膽識
一、羅哥工廠的真正瓶頸
此刻【林老師喝咖啡聊TOC】時間裡,林老師被陳顧"神來一筆"的一句話給振奮了:
「我又重讀『目標』了!」
「有新的感受嗎?」林老師問。
「這次我以鐘納的角色進入書的情境之中,模擬自己如何輔導羅哥的工廠轉虧為盈?」。陳顧語帶平靜地回答。
「厲害喔!表示你的TOC功力又往前邁進一步了。」林老師讚許地說。
「是有進步,感覺只有那麼一點點兒而已。」陳顧遲疑地回答。
「怎麼說?」林老師反問。
陳顧打開電腦,找出一張投影片(如下附圖)出來。
「雖然重讀『目標』之前,我熟背五項中心思想,以及管理者必須能夠回答的三個問題內容,做足所有功課,可惜看書過程仍然感覺自己的輔導能力不足。」陳顧指著電腦螢幕說。
「喔~這三個問題,對鐘納來說,那一個問題最難實踐?」林老師問。
「第三個"How to cause the change?",也就是如何讓TOC在羅哥的工廠發光發熱!」陳顧此刻發揮他的表演細胞,一副準備衝鋒陷陣的模樣。
「太棒了!充滿對TOC的熱情,接下來就看你是否具備鐘納的能力了?」林老師笑著問。
「沒問題的!」陳顧自信滿滿地回答。
「讀完『目標』之後,羅哥工廠真正的瓶頸在那裡?」林老師提出"鐘納資格認證"的第一個問題。
「採取一連串的改善措施之後,終於發現廠內的NCX-10根本不是瓶頸,其實一直都在市場!」陳顧快速地回答。
「那麼為什麼鐘納不從"市場才是瓶頸"的前提之下輔導羅哥的工廠呢?」林老師繼續問。
「因為羅哥是弱雞,能力很差,竟然把"非瓶頸"管理成"瓶頸"了!」陳顧直覺地回答。
「太精準了!所以真正的瓶頸是……….?」林老師笑著問。
「…….啊~羅哥!」陳顧恍然大悟的回答。
「是因為羅哥的"管理能力"不好嗎?」林老師繼續問。
「不是!是羅哥"腦袋的傳統錯誤思維"!」陳顧又一次興奮地的回答。
「所以身為鐘納如果沒有改變羅哥錯誤思維的能力,你能有機會見到"市場才是瓶頸"的一天嗎?」林老師問。
「一點機會都沒有!原來第一步先得搞定"羅哥的腦袋"才行!」陳顧恍然大悟的回答。
「那麼擁有"改變別人錯誤思維的能力"了嗎?」過去林老師不斷挑戰陳顧這項能力。
「……………..」陳顧依然沒把握。
二、扮演鐘納的信心與膽識
「你有把握三個月內協助羅哥工廠轉虧為盈嗎」林老師提出"鐘納資格認證"的第二個問題。
「…………….」陳顧思考遲疑中。
「連三個月轉虧為盈的信心與膽識都沒有,當什麼"鐘納"?」林老師誇張地說。
「我是謹慎、保守,不是沒有信心或膽識啦!」陳顧笑著解釋。
「是嗎?我看你是"尚未讀透『目標』的內容"!」林老師故意貶低陳顧的不認真讀書。
「我讀很熟的!」陳顧死不承認地回答。
「是嗎?如果執行『目標』所列出的行動措施,何時就會有"爆炸性"改善?改善多少?」林老師故意挑戰書中內容的細節。
「……….應該第三個月的時候轉虧為盈,至少增加20%以上的有效產出,庫存減少30%以上利潤至少有15%。」陳顧非常心虛地回答。
「我就說你一點信心都沒有!」林老師故意提高語氣問。
「…………..」陳顧不知如何回答了。
林老師打開電腦中『目標』的電子書,然後說:
「在『目標』第24章,收到關廠通牒之後第二個月,也就是五月份的財報顯示,訂單完成金額300百萬美金,創了開廠以來的新高,過去歷史紀錄最高200百萬,也就是二個月內提升超過50%,在製品存貨減少12%。」林老師故意停頓片刻讓陳顧找出"TOC實務應用"的關鍵點。
「為什麼在製品存貨只有減少12%而已?」陳顧發現"奇怪"數字後提問。
「你說呢?」林老師反問。
「……..難道羅哥還沒導入"工單的限制投單"的改善概念嗎?」陳顧想了一下回答。
「是的,第二個月羅哥還沒導入TOC稱為DBR的機制。」林老師回應。
「奇怪?為何不一開始就立即導入DBR機制?」陳顧又提出大大的疑惑。
「好問題!鐘納明明有一套DBR的機制,卻沒有一開始就提示羅哥去執行呢?」林老師反問。
「難道"工單的限制投單"的DBR機制有執行上困難或條件嗎?」陳顧百思不得其解。
「書上倒是沒有寫得很詳細。不過在『目標』的"震撼教育課程"中(註),我會提問當"工單的限制投單"改善概念落地之後,現場會出現什麼變化呢?」林老師引導陳顧回到震撼教育課程的情境。
「現場的工單"數量變少"了。」陳顧毫無猶豫地回答。
「工單數量的確變少了,而且羅哥到了第三個月才開始執行,僅僅一個月的時間,你猜現場在製品存貨的數量剩下多少呢?」林老師提問。
「應該剩下大約70%的在製品存貨數量吧!」陳顧對數字沒把握。
「在『目標』第30章提及在製存貨的數量僅僅剩下三個月前的40%!驚人的改善!」林老師說明。
「哇~DBR機制對在製品存貨的降低這麼明顯啊!」陳顧驚訝地說。
「另外,羅哥實施DBR之前,發出去的工單數量多到不行,當時現場有什麼不好的後遺症嗎?」林老師又問。
「……現場人員經常"選錯"工單去生產了。」陳顧想了一下回答。
「可以解釋"選錯"的意義嗎?」林老師再問。
「就是工單生產的"優先順序"搞錯了!」陳顧回答。
「假設優先順序"正確"之後,對羅哥工廠真的有幫助嗎?」林老師提出懷疑。
「…….. 可以縮短交期,因為大家不再為別人的犯錯而趕工,進而衍生更多其他工單的延誤。」陳顧緩緩地回答。
「同意!另外因為有在"管制"投入生產的工單數量,所以只要有人"管",那麼交期就一定………..?」林老師故意停頓,等待回應。
「準!交期準!就像打靶打得很準一樣!(註)」陳顧大聲回答。
「答對了!另外在『目標』書中還提到一項對羅哥工廠最終的裝配線很重要的好處………..?」林老師再次等待回應。
「我記得羅哥工廠的裝配線一直都有"缺料"的情況?」陳顧不是很肯定地回答。
「是所有的來料全部"缺料"嗎?」林老師反問。
「不是全部,反而是沒有經過瓶頸加工的零件發生缺料的情況,…..現在我知道了,是"不齊料"的問題!DBR機制讓優先順序正確了之後,到達裝配線之前的物料就容易齊套了!」其實陳顧對『目標』書中內容還滿熟的。
「沒錯!現在清楚"工單的限制投單"改善概念的效果了嗎?」林老師說。
「清楚了!四種效果:在製存貨降低、交期變短、交期變準、齊(套)料。」陳顧回答。
「那麼為何不一開始就立即導入DBR機制?」林老師再次回到問題的起點。
「……………」陳顧再次陷入長考。
「一開始羅哥工廠的混亂狀態,"著重於工單生產的優先順序"或是"專注於提升瓶頸的生產力"對營業額的影響,何者比較顯著?」林老師不等回應馬上提問。
「…………當然是"專注於提升瓶頸的生產力"重要了!」陳顧思考後回答。
「為什麼?」林老師反問。
「因為混亂的工廠必定有一大堆延遲交貨的訂單,早交貨或晚交貨幾天對客戶來說,已經沒多少區別了。」陳顧回笑著回答。。
「是的,而且前二個月羅哥專注於"24小時緊盯瓶頸"改善概念的落地,效果如何?」林老師複習前面研討內容。
「二個就月提升了50%營業額!」陳顧回答。
「如果一開始導入DBR機制之後,你認為可以獲得50%的成長嗎?」林老師問。
「對營收成長一定有幫助,但是50%........不可能!」陳顧回答。
「還有疑問嗎?」林老師提問。
「看來TOC顧問輔導一間混亂的工廠,一開始不能先引進DBR機制,必須先專注於"24小時緊盯瓶頸"改善概念的落地比較妥當,畢竟有50%的提升空間等在那裏呢!」陳顧思考後說。
「是的!那麼,什麼樣的工廠,一開始就應該引進DBR機制呢?」林老師突然丟出問題。
「……..工單生產的優先順序極為重要的工廠嗎?」陳顧思考後說。
「什麼意思呢?」林老師再問。
「……..就是客戶的訂單每一筆都不能放棄……..」陳顧一邊想一邊回答。
「喔~客戶的每一張訂單都如此寶貴啊~難不成………..」林老師故意停頓等待回應。
「瓶頸已經跑到市場了!」陳顧興奮地回答。
「答對了!」林老師回答。
「所以只有當瓶頸跑到市場去了,此刻的DBR機制的威力才算是真正地發揮出來,對嗎?」陳顧說。
「是的!還有疑問嗎?」林老師提問。
「沒有了!」陳顧回答。
「那麼你就把剛剛的研討內容做個彙整吧!」林老師說完離開,逕自泡咖啡去了。
十五分鐘後,只聽見陳顧大聲朗讀:
「身為鐘納應有的信心與膽識,來自於對『目標』羅哥工廠改革過程的瞭若指掌:
一、"24小時盯瓶頸"能夠提升50%以上的營業額,而且在不投資任何的資源之下!
二、"工單的限制投單"的DBR機制可以消除工單生產優先順序的混亂,進而帶來以下的好處:
1、在製存貨大量降低
2、交期變短
3、交期變準
4、齊(套)料
三、"工單的限制投單"DBR機制導入的最佳時機:
- 當你已經確定"瓶頸跑到市場"的時候!
」
林老師沒有回應,雖然這是陳顧第一次扮演鐘納的角色,卻已經在TOC的學習道路上,再度往前跨出一大步了。
寫於桃園自家
05/24/2020
(註) 詳見【洞察工廠管理問題,不花錢提升20%獲利關鍵】Part#1~#5
後記 :
本文描述如果有心想獲得『目標』鐘納的TOC輔導能力的話,那麼對『目標』羅哥工廠的改變歷程就得深入了解透徹才行。
每重讀一遍『目標』的內容,都會有不同的感受,表示您與羅哥或是鐘納的距離又靠近一步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