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來自TLS的疑惑
這一天在【林老師喝咖啡聊TOC】的場合,蔡顧說:
「林老師上次針對TOC聚焦五大步驟的詮釋文章在我團隊引發熱烈討論,其中一位團員更表示看完文章之後,就如同"震撼教育"一般,深深領悟"理解聚焦五步之後,行動大不同"的意義。」
「很棒的體會!你還想研討其他的議題嗎?」林老師提問。
「還在思考TOC聚焦五大步驟的實務應用,最近看了幾篇文章,內容闡述如何將TOC、LEAN以及6-Sigma三者融合,實務應用在企業而且獲得卓越的績效改善呢!」
蔡顧一邊回想看過的文章內容。
「非常好啊!只要對企業績效提升有幫助,三者一起用,有何不妥?」林老師反問。
「我的疑問是:為何沒有把TPS放進去?當初聽到"TLS"顧問的名稱,還以為是融合TPS、LEAN以及6-Sigma,畢竟TPS比TOC有名太多了。」
蔡顧回答。
「很有趣!TLS的"T"為什麼不是"TPS",而是”TOC”?你認為的理由是?」林老師笑著反問。
「因為TPS是一套"很大的系統"。」蔡顧故意用自我解嘲的語氣回答。
「沒錯啊~TPS本來就是一套"很大的系統",然後呢?」林老師提出質疑。
「多數人只認識TOC精神的代表之作-聚焦五大步驟,認為TOC只不過是一個"小小的工具手法",所以將TOC定位在LEAN以及6-Sigma工具手法應用的層次。」蔡顧平靜地回答。
「也沒有錯啊~許多業界前輩確實有這樣的看法,不過只要應用邏輯符合TOC的精神,其實也無妨,不是嗎?」林老師緩緩地說。
「是的!我曾經看過網路上"TLS"全新①到⑦的實施步驟。」蔡顧打開電腦,找出一張投影片(如下附圖)出來。
蔡顧望著林老師閱讀投影片內容,等待片刻沒有回應,於是繼續補充說明:
「TLS顧問強調這個全新的改善體系,TLS是將TOC整體觀,用於指導LEAN以及6-Sigma項目的選擇上,如此做的改善效果遠遠大於任何單一方法所能達到的效果。」
「很不錯喔!而且是相當有學問的做法!」林老師語帶稱讚說。
受到鼓舞的蔡顧繼續陳述TLS顧問們的背後想法,說:
「當①找到瓶頸之後,先進行②,第一層次的充分利用,其次是③,應用 LEAN 進行流程方面的第二層充分利用,再來④,應用6-Sigma來進行品質改善方面的第三層次充分利用。這樣三層次進行的"充分利用"過程之後,才進入⑤"全力配合"的環節。」
「你把TLS作法的背後邏輯表達得很清楚,有什麼地方讓你轉不過來嗎?」林老師提問。
「………說不上來………老實說,我還真的不敢批判TLS的作法……..」蔡顧略顯遲疑地回答。
「因為………..?」林老師等待蔡顧的回應。
「因為自稱TLS的顧問或老師都是對LEAN以及6-Sigma"專研很深"的"資深前輩",他們輕輕鬆鬆就把TOC納入自己的知識領域之中了。」蔡顧笑著答。
「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啊!都要怪高德拉特博士出了一本『目標』,硬是用"小說"形式來推廣TOC,看過的人都說"很好看喔!",也不過是"普通常識啊!",而且都"以為自己看懂了!",搞得許多自學的TOC顧問老師感覺"超沒有學問"的,還好後續高博士推出了一系列的TP工具方法,讓大夥兒能夠花錢尋求TOC專家,開始投入TP工具手法的快速學習,總算放下心中的一顆石頭,終於"有高深學問"可以與別人家相抗衡了。」林老師表情語帶詼諧地說。
「是啊~還好有TP工具手法的推出,不然人家LEAN的工具書多麼完善,光VSM就足以令人驚豔,6-Sigma又是以統計學為基礎,入手門檻多麼高啊!」蔡顧無奈地補充回答。
「所以老老實實地面對現實,怎麼比都比不過別人,不需要挑戰將TOC, LEAN以及6-Sigma三者结合的全新改善体系了!」林老師微笑地說。
「………..……..」
蔡顧面露不悅,三年前決定捨棄累積十多年LEAN的專業與經驗,踏入了TOC的世界至今,此時此刻絕不能輕易妥協,一定要追根究底。
二、TLS的改善体系必須有TOC的道理
看著蔡顧的無精打采,林老師不得不繼續提問:
「假裝我們二人皆具備TLS顧問的身份,然後重新檢視這套全新改善体系(如下圖所示),如何?」
「太好了!」蔡顧高興到跳起來。
「你認為一般TLS顧問老師對TOC、LEAN以及6-Sigma三者的熟悉程度,何者最弱?」林老師繼續問。
「TOC!」蔡顧毫無遲疑地回答。
「既然如此,那就不必懷疑TLS顧問們在LEAN以及6-Sigma的專業,至於TOC的專業,除非你具備足夠的TOC能力,否則沒有資格檢視TLS全新改善体系中有關TOC的內容。」林老師嚴肅地挑戰蔡顧在TOC的專業。
「同意!6-Sigma我是不行的,至於LEAN或者TOC絕對沒問題的!」蔡顧自信滿滿地回答
「真的嗎?」林老師故意提醒蔡顧。
「沒問題的!」蔡顧再次肯定地回答。
「你能夠陳述有關『目標』書中TOC聚焦五大步驟的實施關鍵嗎?」林老師先判定蔡顧是否具備檢視別人TOC作法的資格。
蔡顧思考了幾分鐘,也拿出自己的備忘錄出來閱讀了片刻,然後說:
「有關『目標』書中TOC聚焦五大步驟的實施關鍵:
一、沒有經過第三步驟洗禮的第二步驟,執行結果是:
1.
看不到"不必花錢、不必花時間"的改善措施。
2.
看到的是"沒有經過第三步驟洗禮的第四步驟"。
二、沒有經過第三步驟洗禮的第四步驟,執行結果是:
變成"既花大錢、又花時間"的高金額改善措施。
」
「很好!那麼TOC聚焦第二步驟"充分利用"的成立,必須符合那些條件呢?」林老師繼續認證蔡顧的TOC顧問資格。
蔡顧又拿起了備忘錄,看了片刻閉上眼睛,默背了幾分鐘,然後說:
「TOC聚焦第二步驟的成立必須同時符合以下三個條件:
一、執行第二步驟之前,必須先"打破個人效率的迷失"。
二、而"打破個人效率的迷失"就是第三步驟的真義。
三、瓶頸製程的生產狀況不能被改變。(不要去干擾瓶頸!)
」
「很好!既然你都知道『目標』書中TOC聚焦五大步驟的內涵了,那麼就重新改寫TLS的改善体系吧!」林老師提出建議之後,獨自離席沖泡咖啡去了。
經過15分鐘之後,蔡顧很興奮地展示修改後的投影片(如下圖所示)。
「針對TLS改善体系,你還有任何疑慮嗎?」林老師提問。
「沒有了!」蔡顧面露笑容,感覺自己TOC的功力又進步了。
「為何把LEAN與6-Sigma從第二步驟放在第四步驟去呢?」林老師再次確認蔡顧是否真的懂了。
「因為第二步驟不是依賴"高深的學問或技術"就能發現"充分利用"的機會。」蔡顧回答。
「那麼依賴什麼呢?」林老師再問。
「依賴的是"觀念的改變",唯有先"破除個人效率的迷失",也就是第三步驟"全力配合"的洗禮之後,才能"看見以往看不見"的多餘的產能以及營業額。」蔡顧自在地回答。
「所以業界一般導入LEAN與6-Sigma之前,並沒有先進行"破除個人效率的迷失"的活動嗎?」林老師繼續問。
「沒有!至少我沒聽過"破除個人效率的迷失",過去的經驗曾經聽過"意識的變革",內容多偏向是新知識或觀念的傳授,也就是先傳授LEAN與6-Sigma相關的知識及手法,例如5S基本觀念,如何整理繪製精確的VSM,還有統計的基本知識,例如SPC或田口實驗計畫等內容,接著以專案方式導入,並且以消除浪費、減少變異、降低成本或提高效率為目的。以TOC的術語表達,當時我身處在【成本觀】的世界裡,揮不去"個人效率的迷失"之下,無法看到那些"不必花錢、不必花時間"的改善措施的。」蔡顧回答。
「難道我們不能先來個"破除個人效率的迷失"的震撼教育,再導入LEAN與6-Sigma的活動嗎?」林老師繼續拷問。
「可以啊!只是LEAN專營整體"價值流"的分析之後,一定會針對瓶頸採取必要的改善措施,瓶頸的作業內容勢必被改變,而這是屬於第四步驟"提升"的範疇。6-Sigma選定改善主題的方式雖然不同於LEAN的作法,專注於瓶頸作業的改善力道更強,不改變瓶頸的作業內容實在很難,同樣是第四步驟"提升"的範疇。」蔡顧回答。
「這樣聽起來,"提升"瓶頸的方法多如牛毛,想必第四步驟的內容也不局限於LEAN或者6-Sigma的導入了,對不對?」林老師反問。
「是啊!所以我想起好多年以前在業界學習過的工具手法,雖然這二個已經"退流行"很長一段時間了,應該堪用才對。」蔡顧一邊回答一邊打出了以下投影片(如下附圖)。
林老師看到之後,回想二十多年前這二套IE與QC手法多夯啊!
三、面對現實,承認不足,方能邁進
「看起來,多數人對於TOC聚焦五大步驟的認識僅止於解決問題的"工具"而已,完全看不到其背後隱藏之"思維模式的改變"。」蔡顧語帶哀怨地說。
「那是一定的結果,也只有極少數的人會在讀完『目標』之後,有心按照書中情節,付諸於行動。」林老師補充說明。
「是啊~有誰閒閒沒事,願意花時間閱讀『目標』內容超過百遍,最終發掘出高德拉特博士隱藏在書中深處之"思維模式的改變"。」蔡顧語繼續補充說明。
「這樣的"尋寶"旅程不是也很棒嗎?」林老師微笑地反問。
「是不錯啦~總覺得TOC如果沒有鐘納式的TOC教練遵循目標書裡的流程,一步步做紮實,然後去改變中高層的觀念,那麼TOC落地的有效性和持續性肯定是不足夠的。」
蔡顧的語氣聽起來像洩了氣的氣球一般。
「是嗎?即使你我沒有鐘納式的TOC教練功力,只要目前能力所及的範圍,能改變至多高的階層就盡力去做了,練習多次了,遲早有一天你我會達到高博士一般的功力,擁有可以改變中高層的能力,不要好高騖遠,或是自暴自棄。可以接受嗎?」林老師語帶鼓勵地問。
「可以的!從過去這二次TOC聚焦五大步驟的研討過程學習了不少,也經常停下來問自己:"我真的融會貫通『目標』書裡的流程了嗎?",期望自己更精進。」 蔡顧很誠摯地說。
「很棒喔!一旦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,進步就快多了!」林老師說。
四、"短期救火"的做法何嘗不是理想的"長期對策"?
「其實國內很多顧問都是靠自學、邊做邊摸索而進入TOC的世界,包括我自己也是如此,業界自然也就很少像鐘納或羅哥的產生,能夠實踐TOC成功且具有標竿的企業案例就更少了。最終TOC淪為工具去救火,只能做局部改善。」
蔡顧抒發自己的發現以及過去的經驗談。
「TOC本來就是在"救火",不是嗎?」林老師嚴肅地挑戰。
「…………..怎麼會?」蔡顧目瞪口呆地反問。
「『目標』羅哥的工廠不是快關廠大吉嗎?靠TOC聚焦五大步驟的思維扭轉情勢,不正是在"救火"嗎?」林老師繼續問。
「對喔!」蔡顧恍然大悟。
「『醒悟』中淮德遇到水災,本以為無法繼續營運,丟盡家族企業的面子,最終憑藉著TOC面對供應鏈問題的思維模式,進而扭轉情勢,不也是在"救火"嗎?」林老師再問。
「真的是!」蔡顧非常肯定地回答。
「我們TOC的思維只是將"短期救火"的措施,演變成為"長期的日常作業",高德拉特博士在『目標』以及『醒悟』二本書當中,早已赤裸裸地展示出來了,不是嗎?」林老師繼續問。
「是的!」 蔡顧毫無窒礙地回答。
「TOC不是改善的專案,而是日常的作業!」林老師很嚴肅地說。
「…………」 蔡顧腦筋又是一團疑惑,說不出話來。
「有疑問嗎?」林老師再問。
「有很大的疑問!因為"日常的作業",必須寫成"SOP/標準作業程序書",而如果是"改善專案",那麼必須提出"專案輔導報告書"。」蔡顧依舊語帶疑惑地說。
「有差別嗎?」林老師反問。
「天差地遠!輔導顧問提出"專案輔導報告書",而"SOP"由被輔導的企業自己寫。」蔡顧說。
「有差別嗎?」林老師再次反問。
「差很大!"改善專案"的成敗責任歸於輔導的顧問,而"日常的作業"的執行到位與否卻是被輔導企業的責任。」蔡顧說。
「是的!看來這是對TOC顧問輔導方式的重大挑戰!你準備好了嗎?」林老師反問。
「…………」
蔡顧沒有立即回答,因為八字還沒一撇,想都沒想過。
五、你有能力提供"觀念"的震撼教育嗎?
「還有其他疑惑嗎?」林老師等待片刻後繼續詢問。
「………最近我們幾位TOC顧問老師們討論過"震撼式教育"的有效性,在過去後工業時代對於"規範主導"的管理者確實有效,然而,面向未來的企業家和創業者,是否需要有"新的互動模式"去引導,讓他們願意一起學習成長、提供陪伴式的進化,進而改變認知呢?」蔡顧思考後提問。
「簡單地說,你們認為"洞察工廠管理問題,不花錢提升20%獲利關鍵"這一堂"震撼教育"無法撼動未來的企業家和創業者,是嗎?」林老師反問。
「是的!」蔡顧老實地回答。
「你們這一群TOC顧問老師們是否參與過六小時"洞察工廠管理問題,不花錢提升20%獲利關鍵"的課程?」林老師提問。
「只有我一個參加過!」蔡顧尷尬地回答。
「你擔任過這一堂"震撼教育"課程公開班的講師了嗎?」林老師繼續問。
「沒有經驗!」蔡顧低頭回答。
「如果還沒親自演練過這一堂震撼教育課程的講師,不要輕易就認為它無法有效地改變未來的企業家和創業者!同意嗎?」林老師再問。
「同意!」蔡顧回答。
「沒擔任過這一堂課程的講師,或是沒有當過這一堂課程的學員,根本沒有資格評價該課程,可以認同嗎?」林老師再提問。
「可以!」蔡顧答。
「你們集體結論出來的"震撼式教育",與"洞察工廠管理問題,不花錢提升20%獲利關鍵"的"震撼教育"課程,有任何差異嗎?」林老師繼續提問。
「…………….」蔡顧思索片刻,心中的答案是"根本沒有差異"。
「這一堂"洞察工廠管理問題,不花錢提升20%獲利關鍵"課程是針對學員"體能"的震撼嗎?」林老師問。
「不是!」蔡顧參與過二次的課程,所以非常清楚。
「難道是施以宗教般的"心靈"震撼嗎?」林老師又問。
「也不是!」蔡顧肯定的回答。
「沒錯!這是一堂課不是為了震撼學員的"體能"或是"心靈",而是為了震撼學員傳統錯誤"觀念"所設計的課程,可以理解其中差異之處了嗎?」林老師最後問。
「理解了!」蔡顧肯定地回答。
「還有其他疑惑嗎?」林老師準備結束二人的研討。
「除了"震撼教育"方式以外,是否還有其他新的互動模式來扭轉"觀念"呢?」蔡顧最後的提問。
「如果你們已經有了新的互動模式,就大膽去用吧!敢不敢?」林老師提出挑戰。
「……………」蔡顧一副不太敢用的表情。
「如果不敢,那就先承認"自己的不足",再虛心"複製"別人的模式,練習多次,有朝一日長翅膀了,必能"創造"自己新的一片天。」林老師語重心長的結束話題。
寫於桃園自家
05/10/2020
後記 :
本文描述從顧問業的學習角度出發,顧問們果真需要將"TOC聚焦五大步驟"、LEAN以及6-Sigma三者合併成全新的改善體系的話,那麼應該如何進行才是合乎TOC的邏輯思維呢?
學習TOC『目標』最大的考驗是"強迫自己思維的改變",連自己的思維都改變不了,更遑論去改變別人了!多看『目標』幾遍,背熟了工廠管理的"二個問題核心"、"三個改善概念",隨時隨地都在思考如何"付諸實行",很快就能變成"羅哥"了!
另一個方便閱讀的網頁: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