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工廠管理與醫療管理,沒有什麼不同
林老師應邀到一家極欲改革的省立醫院舉辦『醫院管理之基礎課程』,主要對象是醫院各科主任及部份主治醫師,上課的內容仍依循『洞察工廠管理問題不花錢提升20%獲利關鍵』課程的架構,該課程旨在"改變傳統以錯誤的管理觀念",因此課程放諸四海皆準,任何行業別、產品別或製程別皆可適用。
最後一節課約剩三十分鐘,林老師總結以工廠管理為例,指出『個人效率的迷失』與『生產批量的錯誤思維』乃是工廠管理問題的根源(核心),同時揭露任何產業的管理並沒有想像那麼複雜,只要將錯誤的傳統觀念改變了,也就抓住了管理的核心重點,工廠管理如此,醫院管理不也是應當如此嗎?
這時,一位相當資深的主治醫師提出了一個『大哉問』的問題:
「林老師,你認為我們"醫療行業"的問題根源是什麼呢?」
「你談的不是『醫院管理』而是『醫療行業』的大範圍喔?」林老師問。
「是的,是『醫療行業』!」主治醫師回答。
「由於剩下的時間不是很充裕,而且我對醫療業的專業也不足,可否應用"Q&A"的方式來進行?以"我問你答"的方式來找尋答案,好嗎?」林老師希望主治醫師也能夠一起思考問題。
「好的!」主治醫師回答。
「製造業複雜嗎?」林老師問。
「複雜!」主治醫師回答。
「醫療業呢?」林老師再問。
「也非常複雜!」主治醫師回答。
「你認為製造業為什麼那麼複雜呢?」林老師繼續問。
「因為光製造生產的行為牽扯很多的部門,採購倉儲部門提供生產單位所需的原材料,生管部門負責排程,人資部門負責招募與訓練人力,廠務則提供水電氣,還有員工住宿、三餐以及薪資福利等等…….,另外業務部門也必須提供市場的行情,總之,挺複雜的!」主治醫師回答。
「那麼醫療業為什麼也很複雜呢?」林老師再問。
「不單單製造業區分部門,我們醫療業也是分科別,甚至分得更細,例如內外科、內科可分耳鼻喉科、腸胃科、心臟科、內分泌科、神經、腦神經…等,外科又細分很多科,近年腫瘤相關科別也如雨後春筍般成立,相當複雜的。」主治醫師如數家珍地回答。
「管理複雜的製造業,你認為容易嗎?」林老師問。
「的確不容易!」主治醫師回答。
「沒錯!一般人的思維都是如此,剛剛你已經接受將近六小時有關如何管理製造業的內容,其實並沒有想像那麼複雜,即使你沒管過工廠,難道不能依樣畫葫蘆,按照課程的內容來『管理醫院』嗎?」林老師反問。
「雖然二者觀念相通,絕對有助於未來醫院的改革,不過在實務應用上我仍嫌不足!」主治醫師回答。
「了解!既然二者觀念都相通,那麼醫療業的管理鐵定能夠變得更簡單,對吧?」林老師問。
「同意……,只是我還是不知如何變簡單?」主治醫師坦白承認。
「課堂在演練工廠經營的過程中,應不應該有部門之分?」林老師提問。
「不應該!所有人都專注在滿足工廠外部客戶的三大需求,以及內部股東的二大需求。(如下圖附件)」主治醫師回答。
「所以醫療業也不應該有『科別』之分才對!」林老師直搗醫療業的問題核心。
「不可能!」主治醫師強烈地反對,另外在場主任、醫師各個都露出嗤之以鼻的表情。
「不要太早否定,先問一個問題,為什麼近幾十年來,醫療業『科別』愈分工愈細呢?」林老師問。
「因為現代的病愈來多樣化,科技進步讓醫生對各個器官的構造更了解,因此疾病也就依照不同器官來分門別類了,再加上各種針對個別器官所發展出來的檢驗或醫療設備,因此也不得不細分科別,而且不覺得這樣的分類比較能有系統的管理,不是嗎?」主治醫師回答。
「是嗎?對醫生或醫療業而言,分門別類確實有利於系統化管理,而且可以互利收取更多的錢,但對客戶(也就是病人)就不是這麼回事了!沒有站在客戶(病人)角度所發展出來的管理體系,不會有好的績效!同意我這樣的說法嗎?」林老師問。
「同意!但是如何做呢?」主治醫師仍緊咬著問題不放。
二、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是行不通的
「不要急!談論如何做之前,我們先談客戶,也就是病人的狀況,醫界有此一說:無論面對任何的疾病,其實病人本身具有『自己痊癒』的能力,同意嗎?」林老師問。
「同意!只要不是太嚴重的話。」主治醫師回答,其他醫生無異議。
「是的,那麼在病情變嚴重之前,難道沒有徵兆嗎?」林老師反問。
「一定有啊!有可能他沒有將這些徵兆放在心上,一拖再拖,延誤病情,就變嚴重了。」主治醫師回答,其他醫生仍然無異議。
「那麼疾病產生初期,身體大多會發現那些徵兆嗎?」林老師又問。
「一般人都會有手腳麻、忽冷忽熱、口乾舌燥、頭暈目眩、痠痛或冒冷汗等……,嚴重一點也會有發燒現象。」主治醫師回答。
「如果這時病人來找你看病,你如何治療病人?」林老師提問。
「根據出問題的器官,開藥方給病人吃。」主治醫師回答。
「這裡出現二個問題:第一、『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』長久以來一直都是醫生習以為常的思維嗎?第二、你不是說病人本身具有『自己痊癒』的能力嗎?這時何必開藥呢?」林老師問。
「表面看起來『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』確實是西醫習以為常的思維,不過在醫院裡我們也有一群不同科別的醫師『會診』病人,不會有問題的。至於第二個問題,如果沒開藥,病人會覺得白來,白繳掛號費,認為醫生的技術不好,而且沒開藥,醫生也不能向健保局申請藥品費。」主治醫師老實地回答。
「了解!首先,我們探討『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』暴露出西醫最嚴重的問題是什麼?舉例,近幾十年各種癌症層出不窮,身為西醫主治醫師的你,如何治療病人?」林老師問。
「如果早期發現,可以用外科手術切除感染的器官,必要時再輔以化療,如果已是癌症末期,切除加化療一起實施,如果都無效,只好送進安寧病房,天天打嗎啡止痛,直到嚥下最後一口氣了。」主治醫師老實地回答。
「看來癌症發生的真因,西醫目前沒有答案,只能割除感染的部位,嚴重就把生病的器官切除,另外化療不但殺死癌細胞,同時也殺死了正常細胞,這種『逃避』找真因的醫療方式,對於那些求診病人而言,還沒進醫院門口就註定沒有好的結果了,不是嗎?」林老師又問。
「是的!」主治醫師不情願地回答。
「果真大部分西醫都是在不知道"病源"情況之下,『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』地幫病人開處方的話,那不就證明這些西醫是沒有『醫療能力』的,不是嗎?」林老師繼續問。
「………」主任、醫師們目瞪口呆,非常不服氣。
「這樣說確實很不公平,至少七年醫學院的鑽研,怎麼能輕易地被否定呢?我同意大家豐富的醫學知識,就如同我佩服高學歷的工廠高階主管一樣,但是高學歷的廠長不代表工廠管理得好,高學歷的醫生不代表可以管理好醫療業,二者成功的關鍵點在於是否具備『正確的觀念』,何謂『正確的觀念』?就是要『解決所有問題的根源(真因)』,要『解決所有疾病的根源(真因)』,而非『只是解決當下這一種疾病而已!』。」林老師補充說明。
三、『問題的根源』自己尋找
「請問做為醫師,我們要如何找到『所有疾病的根源(真因)』呢?」主治醫師提出挑戰。
「我不懂中、西醫,而且近十年中醫也逐漸走向西醫的思維-『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』,你們是專家,必須自己去尋找!」林老師回答。
「我們就是不知道如何找到『所有疾病的根源(真因)』啊?」主治醫師不死心。
「好吧!我考你們,假設任何病人不必繳掛號費,免費就診,另外即使醫師沒開藥,健保局依然會給付一筆可觀的藥品費給醫院。在這個前提下,醫師與病人都已經無後顧之憂了,當醫師遇見一位病情很輕微、身體出現某些徵兆的病人,例如發燒、冒冷汗、咳嗽,那麼應該採取何種醫療行為呢?」林老師問。
「醫生會請他多休息、多喝水,讓病人『自己痊癒』。」主治醫師回答,少許醫生露出疑惑表情。
「我除了請他多休息、多喝水之外,有時會讓病人多吃一些蔬果或補充維他命之類的,或不要吃一些特定的食物等等。」另外一位醫生回答。
「如果有拉肚子跡象,就請病人不要吃東西、少喝水,喝舒跑。」又有另外一位醫生回答。
「你們下的處方都是有根據的嗎?」林老師提問。
「有啊!學校或醫院的前輩們都是這樣說的。」主治醫師回答,其他醫生贊同。
「你們真的相信這些處方是『對症下藥』的嗎?如果是真的,那麼所有出現相同病情徵兆的病人,只要遵照你開的處方,每一個人都會痊癒,對不對?」林老師再問。
「邏輯上應該100%每一個人都會好,不過臨床上,我的經驗值告訴我,對有些病人有效,對某些病人不但沒效,還會有病情加重的情況發生呢!」主治醫師非常老實地回答,其他醫生無異議。
「所以你們提供這些號稱『對症下藥』的處方,其實都不是針對『所有疾病的根源(真因)』所下的處方,都只是道聽塗說,謠言罷了!」林老師說。
「…………」所有人不置可否,默認了。
四、找到『所有問題的根源』將引發一場革命
「當你們能夠對出現病情徵兆的病人,在不吃藥的前提之下,提出『建言』,而且每一個病人都會『自己痊癒』,差別只是痊癒的時間長短不同而已,此時就表示各位已經找到了『所有疾病的根源(真因)』。」林老師提問。
「這樣不就等於所有病人不必吃藥、不必開刀了嗎?」主治醫師代表所有醫師發聲。
「是的!按邏輯得到的結果的確如此,不是嗎?趕在疾病產生之前,靠病人『自己痊癒』,身為醫生只要能夠做到這一點,那就表示他已經抓到所有疾病的根源了,不是嗎?打蛇要打七吋,所謂『愈複雜的問題一定要用愈簡單的方式才有效』,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。」林老師說明。
「那麼所有的醫療體系不就要大革命了嗎?醫療設施與設備不就要廢棄不用了嗎?藥品製造商不就一夕之間被迫退場了嗎?」主治醫師用很驚訝的表情地回答。
「是的!一旦找到『所有疾病的根源(真因)』的話,醫療行業的大變革就會開始了。」林老師補充說明。
「我推測走到這一步還要很長一段時間,因為光要找出『所有疾病的根源(真因)』可能幾十年都找不到。」主治醫師很輕鬆地回答。
「或許吧!說不定已經有一位醫師走到了,他找到『所有疾病的根源(真因)』之後,發展出一套醫治的方法,正默默地行醫,透過病人用『自己痊癒』的能力恢復健康呢!」林老師補充說明。
「不會吧!怎麼可能?」主治醫師回答。
「謙虛一點,現在網路那麼發達,用你們的醫療專業去查閱一下,任何醫師只要提出以『因』與『果』來解釋醫療的邏輯,他肯定走在正確的路上,你要虛心向他學習,對你的醫療觀念與技術都有極大的助益!」林老師說。
「那是一定的!」主治醫師謙遜地回答。
「不過,即使找到『所有疾病的根源(真因)』,也必須花費很多年才能翻轉如此龐大的醫療體系,因為果真有這位醫師先驅存在,他也會被主流的同業醫師所唾棄,這是革命先烈的宿命!」林老師做完總結,結束了省立醫院舉辦的『醫院管理之基礎課程』 。
五、辨別『因』與『果』
這一天,在工廠的一場研討會上。
一位熱愛中醫的企業界資深江經理提出了一個問題:
「我看過林老師網路文章曾寫道西醫醫療方式沒有『對症下藥』,都是『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』開處方的方式,可以用簡單的例子說明嗎?」
「我們用工廠管理的案例來說明,一個營運不好的工廠,通常會有那些問題發生?」林老師問。
「這個太簡單了,即使我沒接觸過這個工廠,只要營運不好,就一定有以下的問題:
1.品質不好
2.成本太高
3.客戶抱怨多
4.工安事件多
5.效率低
6.紀律差
7.產品信賴度差
8.5S做不好
9.存貨太高
這些都是工廠管理課程教過的內容。」江經理回答。
「如果你是該廠廠長,你會從那一項著手改善?」林老師問。
「從『紀律差』開始改善,先建立紀律的文化。」江經理答得很順。
「為何你會從紀律差開始?」林老師再問。
「所以『紀律差』是『因』,其他八個是『果』,從因果關係的邏輯來看,唯有『因』才能產生『果』,對不對?」林老師問。
「是的!『凡事必有因』,『因』才能產生『果』,『果』是無法產生『果』的。」江經理邊思考邊答。
「很好!我們工廠在運作過程,現場經常都會出現很多的『果』,我們稱之為……?」林老師停頓一下等江經理回答。
「『異常』!」江經理接著答。
「你期待工程師到現場解決『異常』的現象呢?還是解決造成這些異常的『真因』呢?」林老師問。
「當然是解決『真因』啊!」江經理大聲回答。
「如果你解決的不是真正的『因』,只是解決了『果』,二者之間會有什麼差異呢?」林老師提問。
「如果解決的是『真因』,愈多的『異常』就會消失掉!如果不是,同樣的『異常』下次還會重複發生!」江經理回答。
「是的!如果工程師只解決『一個』異常現象,例如機械漏油,他用膠帶貼在漏油的地方,那麼他是針對『因』來改善的嗎?」林老師再問。
「不是!這只是解決『果』,『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』而已!」江經理很快地回答。
「當你頭痛時,大部份的西醫都會開『止痛』的頭痛藥,胃痛開『消炎』的胃藥,眼睛痛開舒緩劑,最慘的是發現你有腫瘤,就建議你住院開刀割除,糖尿病指數偏高就開藥吃,讓你長期依賴它,西醫的醫療不都是這樣子嗎?」林老師問。
「是的!」江經理回答。
「所以『異常』需不需要處理?」林老師再問。
「不需要!真正需要處理的是『真因』!」江經理回答。
「那麼你所任職的工廠,經常在處理『異常』嗎?是否都針對真正的『因』來做改善呢?」林老師繼續問。
「啊!幾乎都是針對『果』來下對策,我們工廠的生產單位很強勢,一旦客戶端發現品質問題,就推託是工程、設計或材料問題,搞得這些工程師們必須〝猜測〞發生的原因,真實狀況其實是現場作業人員出錯造成的,因為流動率高,新人訓練馬虎,急於上線所造成,看來我自己得改變觀念了。」江經理省思後緩緩說。
「知道就好辦了!工廠管理與醫學發展道理相通,使用專注在『果』的管理系統,終將走入死胡同,對工廠營運及醫學發展都有負面效果的。」林老師結論。
六、目標(觀念)不同,管理(方式)大不同
「可是,醫院就是靠著藥劑的使用量以及開刀人數來增加收入的啊!」江經理提出疑問。
「你說的沒錯!經營一間企業或醫院的目標決定管理的模式,,如果管理工廠是以『高效率』為目標的話,那麼每一部門只追求局部的最佳,本位主義興盛之下,。鐵定虧錢。」林老師說明。
「同意!」江經理回應。
「至於醫院若以『賺錢』為目標的話,那麼醫生收入也就以開藥量以及開刀數作為評量標準,這種現象在西醫的醫院最為明顯。」林老師說明。
「可是醫院應該以病人的立場來設定目標才對啊!」江經理說。
「是的!可惜醫院為了『賺錢』,多麼希望"不斷地重複生病",這樣才有錢賺。」林老師笑著說明。
「是啊!有一回我父親的左手麻了,去看西醫,醫院立即安排做斷層掃描,醫生看著檢驗報告,告訴我說是脊椎神經被壓迫,必須開刀,還威脅不開刀後果很嚴重,以後四肢無法正常活動,更扯的是,開刀還不一定會成功,要簽切結書的。一般病人家屬聽到至樣的診斷報告,嚇得四肢無力不能走路,一定馬上簽下手術同意書,我是不同意的,父親也不過是手麻而已,幹嘛要開刀!」江經理激動地回答。
「後來你父親的手麻如何處理?」林老師再問。
「就請醫生開藥,回去休息幾天也就沒事了。現在想想,搞不好連藥都不必吃,休息幾天就會好,醫生只想多開藥幫醫院賺錢,不會考慮吃藥對病人是多餘的負擔!」江經理有點氣憤地回答。
「你滿聰明的!知道衛生署公布國人十大死因的前三大:(1)惡性腫瘤(2)心臟疾病(3)腦血管疾病。有多少惡性腫瘤也就癌症患者曾經開過刀的?」林老師提問。
「那些病人不是開刀當時死了,要不是手術後又化療,不久又復發,終究還是死了。雖然無法得到統計數字,猜想一定很高!」江經理回答。
「開刀終究只是對『果』實施醫療,無法"根除"癌症病因,以後還會重複發生。這一點與工廠管理的現象是一致的,沒有找到異常發生的『真因』貿然採取行動,徒勞無功,同樣異常還會再發的!」林老師進一步解釋。
「是啊!不知道西醫的醫學發展為何淪落到這種地步?」江經理有點悲哀地回答。
「問題出在醫生的行醫目標,例如以『賺錢』或『救人』二個不同的行醫目標,醫學的發展方向就相差很大了。」林老師說。
「不是很懂,如何解釋?」江經理提出疑問。
「要『賺錢』必須多開刀,多開藥量,所以器官能夠分得愈細,就有更多的商機,可以開發出不同器官的開刀技術,精密的醫學設備產業也就更發達了,同時藥廠也可以針對不同器官發展不同的藥品,另外還可發展更多高科技的醫學檢驗設備,藉由神奇的檢驗指數可以看到『潛在』的疾病,讓你早日治療與處理。這就是以賺錢為目地的『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』、以『果』為醫學發展的方向。」林老師說。
「有道理!看來擠破頭想當醫生的學子,絕大多數不就是為了當醫生可以賺更多錢才去考醫學系的嗎?」江經理問。
「是的!那麼工廠管理如果以『高效率』為出發點,又如何呢?」林老師說明。
「當一間大廠以『高效率』為經營目標時,各部門解讀成各部門都要發揮自己的高效率,將所有部門的高效率集合起來,工廠的營運就能夠變得更好。於是乎引進效率相關的獎金,開始計算各製程、個別作業員的效率,也引進衡量『個別部門』的績效考核制度,例如KPI等,最後形成『部門主義』及『追求局部績效』等文化,一旦有問題發生就相互推諉,不尋求真因,深怕真相出來,自己必須承擔責任,如果考績被打低了,那麼獎金也就變少了,人人為求自保,忽略工廠整體目標,於是工廠逐漸走向敗亡之路。」江經理問。
「非常正確!」林老師說。
「不過真的存在以『救人』為目標的醫生嗎?果真存在,他們對醫學發展的方向應該大不相同才是!」江經理問。
「當然存在!」林老師回答。
「他們是誰?發展方向如何不同?」江經理很疑惑。
「古老的中醫師們就是以行醫救世,救人一命為使命,不是嗎?」林老師問。
「是的!只是我不知道當時中醫的醫學發展如何?」江經理提出疑問。
「古老沿用至今,中醫的醫療大原則是『一針、二灸、三用藥』,與現代西醫完全不同的關鍵觀念在於『一針』。舉例說明,例如平時你人看起來也好好的,都有運動,但今年的健康檢查後,X光片顯示大腸有腫瘤,可是你人沒有任何『症狀』,生活也無不便,但西醫卻可以針對檢查報告提出開刀的治療。中醫就不行了,他一定要親眼看到或聽到患者說出身體出現的『症狀』,問清楚哪裡痛、哪裡癢或者哪裡不舒服之後,才開始下針。你覺得二者醫學的發展方向相差有多大了嗎?」林老師問。
「真的太大了!一個要看到或聽到『患者的症狀』,另一個卻能夠以健康檢查報告的內容,例如大腸腫瘤、糖尿病指數或者癌指數,即使當下無任何病痛的症狀,依然可以做出診斷,決定你的治療方式,真的太不一樣了!但是這些精密儀器的檢驗數值要如何解釋呢?」江經理提出很大的疑問。
「這不就是剛剛前面討論的『異常』嗎?你想古代沒有高科技的精密儀器來檢驗,老百姓是如何看待這些異常呢?」林老師問。
「老百姓看不到,所以指數高不高與身體的不適連結不起來,身體內部的腫瘤也看不到,腫瘤是否對身體造成不適也連結不起來,老百姓只知道感覺到不舒服的『症狀』時,才需要去找醫師。」江經理不是很肯定地回答。
「沒錯!」林老師說。
「難道自己身體『沒有任何症狀』,可是儀器的檢驗數字有一堆紅字,我依舊不必理會它嗎?」江經理不是很肯定地回答。
「就是這樣!不需要處理『異常』!咱們中醫不處理『異常』,因為他們知道其實這些『異常』都是人體『老化衰敗』的『自然現象』,機器用久了,總會磨損、殘缺一角,不是嗎?腸子用久了,有一些廢物堆積形成腫瘤,正常啊!如同頭髮用久了會變白,你會視『白頭髮』是一種疾病嗎?只要沒有影響正常作息,『異常』沒有處理的必要,因為它是『老化衰敗』的『自然現象』。」林老師不斷加強語氣地說明。
「是嗎?」江經理聽歸聽,心中仍然存有大大的懷疑。
七、以『果』發展的管理系統,漏洞百出
「不過,現代人愈來愈聰明,懂得如何擺脫『異常』。」林老師提出一種普遍的現象。
「真的嗎?我也要學!」江經理回答。
「你早就會了!當你決定做健康檢查的前一段時間,你會開始做什麼事情啊?」林老師笑著問。
「哈!哈!調整飲食,口味清淡一些,多吃青菜;開始運動,早晚跑步,偶而游泳。深怕到時檢查報告上面一片紅字,丟臉丟大了!」江經理笑著回答。
「等健康檢查完後,你又回復到原本的作息,生活一樣照過,也沒有疾病,也很自在快樂,感覺很健康啊!其實此時體內的許多『異常』絕對可被這些檢驗儀器檢查出來的,而且絕對超標許多!只不過在健康檢查當時你作弊,蒙蔽了儀器。有沒有道理啊?」林老師詼諧地問。
「有道理!所以體內有許多的『異常』壓根與疾病或症狀一點兒關係都沒有,對嗎?」江經理笑著答。
「是的!有一位張姓中醫師,近十多年來,長年在世界巡迴演講,這是他推廣正確醫學觀念所提出來的部份結論內容。」林老師答。
「那麼工廠管理上,也會有人懂得蒙蔽『績效考核』的制度,擺脫那些『異常』嗎?。」江經理笑著反問。
「工廠每天下班前,幹部必須統計產出數量與投入的工時,然後結算效率表現,隔天早上必須在晨會上檢討,而且月底必須根據效率表現發放績效獎金,在這樣的管理方式之下,你會採取什麼動作?」林老師問。
「哈!每天下班前調整數字,至少都要調到100%甚至以上,例如投入太多的工時,就撥一些到『除外工時』去,可以放在維修停線、材料不良或者換線等項目去,很明顯這些數字都是造假,但只要能讓自己個別效率變好,守住自己的效率獎金,其他對於工廠整體有何影響,根本無所謂!」江經理苦笑著回答。
「每年快到年終考核的時候,部屬們的行為是否有些許的變化?」林老師再問。
「每天故意比老闆慢一點下班,也比老板早一點來上班,做事積極一點,有時故意到老板辦公室,假裝進度報告,實質是在向老闆邀功,告訴他,我很努力喔!考績要打好一點喔!」江經理笑著回答。
「明白了吧!工廠管理與醫學發展這二種領域只要以『果』當作發展方向,就會發生『造假』以及『蒙騙』新系統或新儀器的亂象。可以理解嗎?」林老師問。
「可以!照此邏輯推論,本來人好好的,在完全沒有任何病痛或症狀的情況之下,只憑X光照出來有腫瘤,就開刀割了它,不就等於做白工嗎?而且身體還被動了一刀,體能消耗之多不在話下,再加上後續的化療,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,不就等於白白活受罪了嗎?」江經理非常驚訝地提出一連串的問號。
「你終於了解了!同理,當儀器檢查出你的糖尿病指數太高,醫生開藥給你,你還要吃嗎?」林老師留下一道題目,讓江經理自己思考。
重修訂於桃園自家
12/16/2019
(初版於03/08/2016)
後記 :
本文根據作者三年多前發行的短文重新改編,以『目標』所學的觀念為基礎,藉由醫學發展與工廠管理二種不同的領域作為題材,討論二者如何以『因』或『果』來解決自身領域所存在的問題,期望讀者以超然的角度,循序漸進地探索作者如何在『異』中尋求『同』的過程,原來不同領域的實務應用,其背後基本的邏輯是一致的──只要你能夠"清晰地思考"。
另一個方便閱讀的網頁: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